『壹』 鐵路放線施工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鐵路施工測量放線根據設計院交樁,相關技術資料、線路曲線要素、逐樁坐標等。首先置鏡要符合控制樁是否關系正確,然後才能使用。提前做好內頁計算,測量放線現把主要點放出,確認無誤後再加密
步驟
首先,我們在去現場之前,你就要把需要放的軸線從圖紙上移出來,就是把主要軸線之間的長度,距離標在筆記本上,只要簡簡單單的長度和距離數據即可。先標大軸線,長的軸線,後標小軸線。注意,這個順序適合今後你放線的順序是一致的。不可顛倒。
放線時,你找到參考物,就是原始點之後,要首先的第一條,就是把大軸線(就是比較長的重要的軸線)定下來,放出來;然後根據大軸線再去放比較短的軸線。這樣可以減少誤差。
要記住 一條,從大軸線引出小軸線,就是儀器和人眼觀測的誤差再大,反映到小軸線上的誤差也會很小,但是,要是你做翻了,從小軸線去引測大軸線,那麼 再小的誤差反映到大軸線上也會有很明顯的誤差的。比如:用30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0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0毫米,那麼在3米軸線的另一端也僅僅只有3毫米的偏差。而用3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0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毫米,那麼在30米軸線的另一端就會有30毫米的偏差。所以,小軸線引測大軸線,每個人的偏差都不一樣,而用大軸線引測小軸線,每個人的施測效果都差不多,這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問題,但是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放線時,以上兩步解決了速度和順序的問題,那麼,第三步就是,要多留一步神,每次觀測讀數你要讀兩次。如果沒有大的誤差就好。如果兩次誤差很大,那這次讀數的步驟就要重來,待校正好了再重新讀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測量放線數據是可用的。千萬要記住,測量錯一步,施工錯十步的危險啊。
『貳』 鐵路是怎樣施工的
首先設計院要對規劃線路的地形、地質進行勘察,然後拿出施工圖,在路基上一般對地質的勘察都是進行鑽探,根據土樣進行確認,該段路基是否要進行相關的地質處理,比如軟基處理。當圖紙出來以後要發電子版經過業主單位審批,審批合格後才能發到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在施工前還要連同現場監理對照施工現場審核圖紙是否與現場不符或者其他有誤和不明確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對設計院進行詳細的咨詢甚至設計變更,如果沒有下一步就要經測量放樣後破土施工了。在施工中路堤應注意路堤填築實驗段的相關數據,在填築過程中主要控制其壓實度和填料的級配,在路塹施工中應注意其邊坡的施工特別是刷坡質量,一般設計在路塹和路堤完成後上面都有一層級配碎石或改良土,當這一層完成後就可以鐵路的軌道施工了,鐵路一般規距是1435,當然一般情況下土木工程和軌道工程是由兩個不同的施工人員完成,我個人覺得在施工中最應該注意的是預埋件和綜合和接地的設置,如果想進一步的了解,你可以到施工單位從事技術工作,那樣你就可以更加深入透徹的了解鐵路的建設了。
『叄』 如何做鐵路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一般包含下面這些內容
第一章 綜合說明
1、 編制說明。2、 編制依據。3、 施工范圍。4、 編制原則。
第二章施工項目經理部資源配置
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現場總平面布置
1、技術准備工作。2、現場准備工作。3、 照相和錄像准備工作。4、總體施工原則。5、 裝修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6、臨水臨電方案。
第四章 工程主要施工方案。結構及裝修、水電的施工方案(省略)。
第五章 施工進度計劃及保證措施
1、施工進度計劃及保證措施。2、施工進度計劃。3、計劃保證措施。
第六章 質量標准、目標及保證措施
1、質量標准、目標。2、質量保證措施。
第七章 施工安全防護措施
1、安全生產目標與保證體系。2、安全施工管理制度。3、施工安全與防護。
第八章 文明施工、環保措施
1、環境保護責任目標。2、材料運輸及運輸遺撒的控制。3、車輛管理措施。4、食物中毒管理措施。5、機械設備油泄漏及廢棄物處置的管理措施。
第九章 勞動力計劃及主要設備材料、構件的用量計劃
第十章 消防、節水節能措施
第十一章 成品保護措施、噪音、揚塵污染控制措施
第十二章 現場綜合治理措施
1、安全保衛管理措施。2、生產安全應急預防案。
第十三章 與其他相關方的協調、配合措施
1、與建設單位。2、與監理單位。3、與設計單位。
第十四章 工程交付、服務、保修
1、保修服務標准、原則。2、工程服務及保修。3、服務質量保證措施。
編制依據 施工計算過程 工程概況與現場施工條件 施工部署 施工准備 施工順序 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進度計劃 質量標准 質量保證措施、安全保證措施、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關於鐵路的施工方案在 魯文建築服務網 有很多,你可以去那裡下載幾篇來參考看看
『肆』 鐵路橋下如何進行樁基施工和基坑開挖
施工工序是先挖樁,然後再開挖橋台基礎的基坑;倘若樁基開挖前測得原地面遠高於設計樁頂,那就可以先挖基坑後挖樁孔(指人工挖孔,若機械成孔另論)。橋台基礎一般均為規則四方形,所以基坑開挖也是四方的,只是四周需依據土質情況、基坑挖深及工作面要求等因素分別擴寬。據上基坑土方量就可以簡算成:V土體=(S開挖上口+S開挖下口)/2*(原地面標高-設計基底標高)。
『伍』 鐵路橋樑上的挖井基礎,深約8米,如何施做
郁悶 挖井基礎也就是挖孔樁作為橋梁的樁基礎 拜託
而你說的
深約8米,長寬也有10米,
這個叫明挖基礎 是你表達的錯誤還是我理解問題呀 郁悶
等著 我換
明挖基礎施工細則
1)基坑根據設計及現場情況可採用垂直開挖、放坡開挖、支撐加固開挖等。基坑在旱地上,可直接開挖基坑;基坑有水淹沒,地面水可通過圍堰、排水等處理後,再開挖基坑。基坑開挖以前應作好以下工作:
(1)根據提供設計文件,測定基坑中心線、方向和高程,並在基坑旁設定開挖控制樁;
(2)根據設計文件提供的地質、水文資料以及環保要求等,結合現場情況,確定基坑開挖方案,對開挖坡度、支護方案、開挖范圍、棄土位置和防、排水措施等在方案中作出具體安排。
2)在天然土層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內,施工期較短,基坑底處於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濕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層構造均勻時,則基坑坑壁坡度可參照表2.1選定。基坑深度大於5m或有其他不利條件時,應將坑壁坡度適當放緩,或加作平台。如土的濕度過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時,坑壁坡度應採用該濕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表1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頂緣無載重 基坑頂緣有靜載 基坑頂緣有動載
砂類土 1:1 1:1.25 1:1.5
碎石類土 1:0.75 1:1 1:1.25
黏性土、粉土 1:0.33 1:0.5 1:0.75
極軟岩、軟岩 1:0.25 1:0.33 1:0.67
較軟岩 1:0 1:0.1 1:0.25
極硬岩、硬岩 1:0 1:0 1:0
註:
①挖基通過不同的土層時,邊坡可分層選定,並酌留平台;
②在山坡上開挖基坑,當地質不良時,應防止滑坍;
③在既有建築物旁開挖基坑時,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辦理。
3)基坑頂有動載時,坑頂緣與動載間應留有大於1m的護道,如地質、水文條件不良,或動載過大,應進行基坑開挖邊坡檢算,根據檢算結果確定採用增寬護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4)棄土不得妨礙施工。棄土堆坡腳距坑頂緣的距離不宜小於基坑的深度,且宜棄在下游指定地點,不得淤塞河道,影響泄洪。
5)無水土質基坑底面,宜按基礎設計平面尺寸每邊放寬不小於50cm。適宜垂直開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應按基礎輪廓確定。有水基坑底面,應滿足四周排水溝與匯水井的設置需要,每邊放寬不宜小於80cm。
6)基底應避免超挖,松動部分應清除。使用機械開挖時,不得破壞基底土的結構,可在設計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開挖。
7)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節開挖。基坑開挖不宜間斷,達到設計高程經檢驗合格後,應立即砌築基礎。如基底暴露過久,則應重新檢驗
8)基坑排水
(1)明挖基坑,可採用匯水井或井點法排、降水,應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2)粉、細砂土質的基坑,宜用井點法降低水位。當用匯水井排水時,應採取防止帶走泥砂的措施。
(3)水下挖基時,抽水能力應為滲水量的1.5~2倍。
(4)基坑排出的水應以水管或水槽遠引。
(5)類井點法降水的適用范圍可按表2確定。
表2 各類井點法降水的適用范圍
井點名稱 土層滲透系數(m/d) 降低水位深度(m)
單層輕型井點 0.1~50 3~6
多層輕型井點 0.1~50 6~12(由井點層數而定)
噴射井點 0.1~1 8~20
電滲井點 <0.1 根據選用的井點確定
管井井點 20~200 3~5
深井井點 10~250 >15
9)井點法降水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安裝井點管,應先造孔後下管,不得將井點管硬打入土內,造孔應垂直,深度宜比濾管底深0.5m左右。濾管底應低於基底以下1.5m。
(2)井點管四周,應以粗砂灌實,距地面0.5~1m深度內,用黏土填塞嚴密。
(3)集水總管與水泵的安裝應降低,集水總管向水泵方向宜設0.25%~0.5%的下坡。
(4)井管系統各部件均應安裝嚴密,不得漏氣。
(5)降水過程中,應加強井點降水系統的維護和檢查,保證不斷抽水。
(6)對水位降低區域建築物可能產生的沉降,應進行觀測,並採取防護措施。
(7)拆除多層井點應自底層開始逐層向上進行,在下層井點拆除期間,上部各層井點應繼續抽水。
基坑開挖應確保邊坡穩定、施工安全,基坑開挖坡度可根據設計文件及現場地質情況調整,基坑開挖盡量安排在少雨季節施工,開挖中棄土根據要求堆放,不得污染、破壞環境。
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後應盡快進行自檢、報檢,驗收合格後立即進行後續施工。基底高程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3的規定。
表3 基底高程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地質類別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土 ±50 測量檢查
2 石 +50,-200
當挖基礎在開挖深度大、場地限制、土體穩定性差等情況下,須進行護壁時,護壁形式可根據要求靈活選用,並根據土壓力、水壓力等檢算,施工確保護壁施工質量,並在施工中對護壁進行必要的監測,以保證施工安全。
10)基坑護壁
(1)下列基坑開挖後可採用護壁加固:
A、基坑較深,土方數量較大。
B、基坑坡度受場地限制。
C、基坑地質松軟或含水量較大,坡度不易保持。
(2)擋板支撐,可採用橫、豎向擋板與鋼(木)框架支撐坑壁。基坑每層開挖深度,應根據地質情況確定,不宜超過1.5m,邊挖邊支。
(3)對支撐結構應隨時檢查,發現變形,及時加固或更換,更換時應先撐後拆。支撐拆除順序,應自下而上。待下層支撐拆除並回填土後,再拆除上層支撐。
(4)用吊斗出土,應有防護措施。吊斗不得碰撞支撐。
(5)噴射混凝土護壁適用於穩定性好,滲水量少的基坑。噴護的基坑深度應按地質條件決定,但不宜超過10m。
(6)噴射混凝土厚度可參照表4規定辦理。
表4 噴射混凝土厚度(cm)
基坑滲水情況
地質類別 無滲水 少量滲水
砂類土 10~15 15
黏性土、粉土 5~8 8~10
碎石類土 3~5 5~8
註:
①本表噴射混凝土厚度適用於不大於10m直徑的圓形基坑,未考慮基坑頂緣荷載;
②每次噴射混凝土厚度,取決於土層和混凝土的粘結力與滲水量的大小;
③坑內砂層有少量滲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樁後再噴混凝土,木樁直徑約為5cm、長100cm,向下與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間距約為50~100cm。
(7)噴射混凝土護壁的坡度根據土質穩定情況與滲水量的大小可採用1:0.07~1:0.1。
(8)所選用的噴射機必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輸料均勻。噴射混凝土應摻入外加劑,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當使用速凝劑時,應滿足初凝時間不大於5min,終凝時間不大於10min的要求。干混合料宜隨拌隨噴。
(9)基坑開挖前,應在坑口頂緣,採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層坍塌。
按土質與滲水情況,每次下挖0.5~1m,應即噴護。對無水或少水坑壁,噴射順序應由下而上,但對滲水的坑壁,應由上而下。
當一次達不到要求厚度時,可在第一層混凝土終凝後,再噴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續噴前應將混凝土表面污漬、泥塊清洗干凈。
噴射混凝土終凝2h後,應進行濕潤養護。
(10)開挖基坑遇有較大滲水時,可採取下列措施:
A、每層開挖深度不大於0.5m,匯水坑應設於基坑中心。
B、開挖進入含水層時,宜擴挖40cm,以石料碼砌擴挖部位,並在表面噴射一層5~8cm厚的混凝土。
C、對流砂、淤泥等夾層,除打入小木樁外,並在樁間纏以竹籬等,然後噴射混凝土。
(11)混凝土圍圈護壁,除流砂及呈流塑狀態的黏性土外,適用於各類土的開挖防護。
(12)圍圈混凝土由上而下逐層澆築。頂層應一次整體澆築,以下各層分段開挖澆築。上下層混凝土縱向接縫應相互錯開。分層高度以垂直開挖面不坍塌為原則,頂層高度宜為2m,以下每層高1~1.5m。
(13)混凝土圍圈的開挖面應均勻分布,對稱施工,及時澆築,無支承總長度不得超過1/2周長。
(14)圍圈混凝土壁厚和拆模強度應滿足承受土壓力的要求。
11)基底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基礎底面不得置於軟硬不均的地層上;
(2)岩層基底應清除岩面松碎石塊、淤泥、苔蘚,鑿出新鮮岩面,表面應清洗干凈。應將傾斜岩面鑿平或鑿成台階;
(3)碎石類土及砂類土層基底承重面應修理平整,黏性土層基底整修時,應在天然狀態下鏟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4)砌築基礎時,應在基礎底面先鋪一層5~10cm水泥砂漿。
(5)基礎澆築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發生基坑泡水現象,應採取措施進行處理並滿足設計要求。
12)基底檢驗
(1)基底應檢驗下列內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
B、基底地質情況和承載力是否與設計資料相符。
C、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
D、檢查施工記錄及有關試驗資料。
(2)基坑檢驗方法按地基土質復雜(如溶洞、斷層、軟弱夾層、易溶岩等)及結構對地基有無特殊要求,可採用直觀或觸探方法,必要時鑽探(鑽深至少4m)取樣做土工試驗,或按設計的特殊要求進行荷載試驗。
(3)基底高程容許誤差應符合表5規定:
表5 基底高程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地質類別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土 ±50 測量檢查
2 石 +50,-200
13)明挖基礎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基坑換填或回填應及時,夯實符合規定。
(2)基坑應滿足基礎輪廓、放坡、排水的需要,特殊情況下,並應符合加寬的要求。
(3)基礎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6 基礎允許偏差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
1 基礎前後、左右邊緣距設計中心線 ±50
2 基礎頂面高程 ±30
(4)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配合比和強度、混凝土澆築應符合《客運專線鐵路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
挖孔樁基礎
1、目的
明確橋梁樁基人工挖孔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准,指導、規范樁基作業施工。
2、編制依據
《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准》
《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施工圖設計文件》
3、適用范圍
適用於無水、少水,孔壁不易坍塌、孔深少於20米的樁基。
4、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
4.1人工挖孔
4.1.1、場地平整
平整場地、清除雜物、夯打密實。樁位處地面應高出原地面50厘米左右,場地四周開挖排水溝,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內。
4.1.2、測量放樣
進行施工放樣,施工隊配合測量班按設計圖紙定出孔位,經檢查無誤後,由施工隊埋設十字護樁,十字護樁必須用砂漿或混凝土進行加固保護,以備開挖過程中對樁位進行檢驗。
4.1.3、樁孔開挖
採用從上到下逐層用鎬、鍬進行開挖,遇堅硬土或大塊孤石採用錘、釺破碎,挖土順序為先挖中間後挖周邊,按設計樁徑加2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孔內挖出的土裝入吊桶,採用自製提升設備將渣土垂直運輸到地面,堆積到指定地點,防止污染環境。注意挖孔過程中,不必將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樁的摩擦力。
4.1.4、護壁施工
對岩層、較堅硬密實土層,不透水,開挖後短期不會坍孔的,可不設護壁,其它土質情況下,必須施作護壁,保持孔壁穩定,以策安全。護壁擬採用現澆模注混凝土護壁,混凝土標號與樁身設計標號相同。第一節混凝土護壁(原地面以下1米)徑向厚度為20cm,宜高出地面20~30cm,使其成為井口圍圈,以阻擋井上土石及其它物體滾入井下傷人,並且便於擋水和定位。等厚度護壁如下圖示。
該方法適用於各類土層,每挖掘0.8~1.0m深時,即立模灌注混凝土護壁。平均厚度15cm。兩節護壁之間留10~15cm的空隙,以便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混凝土攪拌應採用滾筒攪拌機拌制,坍落度宜為14厘米左右。
模板不需光滑平整,以利於與樁體混凝土的聯結。為了進一步提高柱身砼與護壁的粘結,也為了砼入模方便,護壁方式可採用喇叭錯台狀護壁。
護壁砼的施工,採取自製的鋼模板。鋼模板面板的厚度不得小於3mm,澆注混凝土時拆上節,支下節,自上而下周轉使用。模板間用U形卡連接,上下設兩道6~8號槽鋼圈頂緊;鋼圈由兩半圓圈組成,用螺栓連接,不另設支撐,以便澆注混凝土和下節挖土操作。
4.1.5、人工挖孔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序號 項 目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
1 頂面位置 50mm 測量檢查
2 孔位中心 50mm
3 傾斜度 0.5%
4.2、 鋼筋的製作與安裝
4.2.1、對於較短的樁基,鋼筋籠宜製作成整體,一次吊裝就位。對於孔深較大的樁基,鋼筋籠需要現場焊接的,鋼筋籠分段長度不宜少於18米,以減少現場焊接工作量。現場焊接須採用單面幫條焊接。
4.2.2、製作時,按設計尺寸做好加強箍筋,標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擺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並標出加強筋的位置。焊接時,使加強筋上任一主筋的標記對准主筋中部的加強筋標記,扶正加強筋,並用木製直角板校正加強筋與主筋的垂直度,然後點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強筋後,用機具或人轉動骨架,將其餘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後吊起骨架閣於支架上,套入盤筋,按設計位置布置好螺旋筋並綁扎於主筋上,點焊牢固。
4.2.3鋼筋骨架保護層的設置方法:
鋼筋籠主筋接頭採用雙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頭數量不超過50%,加強箍筋與主筋連接全部焊接。鋼筋籠的材料、加工、接頭和安裝,符合要求。鋼筋骨架的保護層厚度可用焊接鋼筋「耳朵」或轉動混凝土墊塊,見下圖。設置密度按豎向每隔2m設一道,每一道沿圓周布置8個。
4.2.4、骨架的運輸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運輸骨架,都不得使骨架變形,當骨架長度在6m以內時可用兩部平板車直接運輸。當長度超過6米時,應在平板車上加托架。如用鋼管焊成一個或幾個托架用翻斗車牽引,可運輸各種長度的鋼筋籠,或用炮架車採用翻斗車牽引或人工推,也可運輸一般長度的鋼筋籠。
4.2.5、骨架的起吊和就位
鋼筋籠製作完成後, 骨架安裝採用汽車吊,為了保證骨架起吊時不變形,對於長骨架,起吊前應在加強骨架內焊接三角支撐,以加強其剛度。採用兩點吊裝時,第一弔點設在骨架的下部,第二點設在骨架長度的中點到上三分點之間。對於長骨架,起吊前應在骨架內部臨時綁扎兩根杉木桿以加強其剛度。起吊時,先提第一點,使骨架稍提起,再與第二吊同時起吊。待骨架離開地面後,第一弔點停吊,繼續提升第二吊點。隨著第二吊點不斷上升,慢慢放鬆第一弔點,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弔點,檢查骨架是否順直,如有彎曲應整直。當骨架進入孔口後,應將其扶正徐徐下降,嚴禁擺動碰撞孔壁。然後,由下而上地逐個解去綁扎杉木桿的綁扎點及鋼筋十字支撐。當骨架下降到第二吊點附近的加強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鋼(視骨架輕重而定)等穿過加強箍筋的下方,將骨架臨時支承於孔口,孔口臨時支撐應滿足強度要求。將吊鉤移到骨架上端,取出臨時支承,將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設計標高為止。將骨架臨時支撐於護筒口,再起吊第二節骨架,使上下兩節骨架位於同直線上進行焊接,全部接頭焊好後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裝完畢。並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發生浮籠現象。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須由測定的孔口標高來計算定位筋的長度,並反復核對無誤後再焊接定位。在鋼筋籠上拉上十字線,找出鋼筋籠中心,根據護樁找出樁位中心,鋼筋籠定位時使鋼筋籠中心與樁位中心重合。
然後在定位鋼筋骨架頂端的頂吊圈下面插入兩根平行的工字鋼或槽鋼,在護筒兩側放兩根平行的枕木(高出護筒5cm左右),並將整個定位骨架支托於枕木上。
鋼筋骨架的製作和吊裝的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傾斜度±0.5%;骨架保護層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挖孔樁鋼筋骨架允許偏差
序號 項 目 允許偏差(mm)
1 鋼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長度 ±100
2 鋼筋骨架直徑 ±10
3 主鋼筋間距 ±10
4 加強筋間距 ±20
5 箍筋間距或螺旋筋間距 ±20
6 鋼筋骨架垂直度 骨架長度 1%
4.3灌注砼
4.3.1、在灌注混凝土前應對孔徑、孔深、孔型全部檢查並報監理工程師,經檢驗合格後方可灌注混凝土。
4.3.2、混凝土採用集中拌合,自動計量,罐車運輸,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的澆築入模溫度不低於+5℃,也不高於+30℃,否則採用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相應措施。
4.3.3、灌注支架採用移動式的,事先拼裝好,用時移至孔口,以懸掛串筒,漏斗底口。從高處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過2米以不發生離析為度 。當傾落高度超過2米時,應通過串筒、溜管或震動溜管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米時,並應設置減速裝置。
4.3.4、混凝土分層澆築,分層厚度控制在30~45cm。振搗採用插入式振動器,振動器的振動深度一般不超過棒長度2/3~3/4倍,振動時要快插慢拔,不斷上下移動振動棒,以便搗實均勻,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振動棒插入下層混凝土中5~10cm,移動間距不超過40cm,與側模保持5~10cm距離,對每一個振動部位,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氣泡。
4.3.5、對於1米直徑挖深樁,如果樁身較長,混凝土振搗操作有困難時,可採用水下混凝土方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澆灌方法詳見「沖擊鑽孔樁混凝土灌注」。
5、人工挖孔安全措施
5.1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搞好孔口防護規劃,防止地表水進入孔內。
在開挖過程前根據不同地質情況做好護壁方案設計,在開挖過程中必須認真復核地質情況,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嚴格做好孔壁防護工作。
對於需要砼防護的孔壁,嚴格按規定的進尺開挖,護壁砼達到設計強度後方可拆模.
5.2孔內通風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樁應做好孔內通風,當孔深大於5米時,應採用通風管往孔內送風措施。操作工人工作2小時左右,應到孔外休息。
對於特殊地質的地段,在挖孔過程中,應做好有害氣體的檢測。
5.3孔內防落物措施
對於提升架鋼絲繩,應有不小於10倍的安全儲備,並定期檢查其磨損情況。
吊斗裝渣不能太滿,防止碎渣散落。
下孔操作人員應戴好安全帽,對於特殊孔位、還應系好救生繩。
5.4 應急措施
根據不同地質條件,施工單位應做好安全應急預案,險情發生時,有相應的處理措施;事故發生後,有相應的救助方案。
『陸』 鐵路下穿公路怎麼施工
鐵路下穿公路通常採用頂進涵法施工,工藝方法:
1、工作坑開挖及基底處理;2、線路加固;3、工作坑底板修築;4、箱身預制;5、頂進作業。
穿越鐵路或者公路的施工大部分採用頂進施工,除了正常的程序外,還要跟鐵路工務部門簽訂好安全協議,還要徵求工務段配合,如果是繁忙的公路或者鐵路干線,要向路局或者公路管理局申報天窗點施工或者停開停行方式施工。
『柒』 怎樣做好鐵路大中修施工
1.施工前,現場管理人員應按安全技術措施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交底,使全體作業人員懂得各自崗位職責和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術交底要結合規程及安全施工的規范標准進行,避免口號式,無針對性的交底。認真履行交底簽字手續,以提高交底人員的責任心。同時要經常檢查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嚴格查處「三違」現象( 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使安全技術措施始終得到貫徹執行,達到既定的施工安全目標。
2.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首先要強化施工前的安全知識教育,認真學習《安規》有關條款,使作業人員都能夠明確作業中的行車安全知識,並明確作業內容、作業方式,真正做到自控、互控、他控。其次還必須加強線路作業相關知識的培訓,使作業人員具有一定的線路作業理論基礎,明確作業要求、作業方法及應急搶險方案。 3.在發布施工命令前須按規定辦理封鎖或慢行施工手續,設置作業標防護或信號防護,並對其確認後方可開工。
4.加強施工作業機具的管理,嚴防施工作業機具侵入行車限界,如在自動閉塞和有軌道電路區段的施工,使用養路機具必須設置絕緣裝置,不得使金屬料具搭接兩股鋼軌及絕緣接頭、引入線及軌距桿上。
5.對施工作業駐站聯絡員和現場施工防護員,要堅持持證上崗,並選擇素質高、責任心強、懂得行車安全防護知識的人員擔任,堅決杜絕濫竽充數現象。施工中做好與防護員之間的聯系,按施工安全規則有關要求施工。
6.施工前要根據施工人員數量和封鎖時間,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合理分配工作量,任務包干,責任到人,避免由於任務不清導致的互相推諉、延誤封鎖點的現象。
7.換枕和清篩,要注意做到隨時回填石碴,保證道床盡可能飽滿,杜絕只圖施工進度、不顧施工安全的現象。尤其清篩,施工後石碴量、道床阻力及密實度大幅減小,很容易在施工中或施工後發生線路爬行,因此清篩後都要配足回填石碴人員,這樣既能保證清篩後的搗固質量,又能保證安全施工的需要。
『捌』 鐵路軟基處理方法
引 言
青藏鐵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獨特,自然條件、地質條件極其復雜,修建鐵路面臨諸多全新的技術難題,因而制定施工組織方案亦是新的課題。我集團公司承建的第5標段北起昆侖山北麓的西大灘,南至不凍泉,全長47.91 km.在該段施工組織方案制定時,面臨兩大技術難題:一是線路經過地段均為高海拔地帶,海拔高程大於4500 m的地段有近40 km,最高為昆侖山埡口4776 m.低含氧、低氣溫、低氣壓及大風速、強輻射、強雷暴的惡劣自然條件使工程施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尤其是嚴寒缺氧所造成的人機工作效率下降。二是線路全部位於多年凍土區地段,且穿越凍土區邊緣的高溫凍土地帶及融區。該地區多年凍土的退化和融蝕、季節融化層的凍結和融化、不良凍土物理地質現象等均對鐵路工程建築物產生非常大的危害,使得多年凍土區工程建設不僅在設計原則上有別於一般地區,而且對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機具配置及檢測手段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除採取有效技術措施控制和消除這些危害外,制定科學可行的施工方案,亦是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本文著重闡述五標段的施工組織方案的制定。
1 工程概況
本標段線路穿越西大灘斷陷盆地、亂石溝峽谷區、昆侖山埡口、昆侖山埡口盆地及不凍泉河谷地帶,地質、地貌、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獨特,工程量大。
西大灘斷陷盆地:地形平坦,地勢開闊,植被不發育,其間小沖溝較發育,第四系地層較厚,多以沖、洪積圓礫土及卵石土為主,為島狀、片狀多年凍土區,多年凍土上限2.8 m-3.5 m,厚度5 m-20 m,凍土平均地溫高於-0.5℃,以少冰、多冰凍土為主。
昆侖山區:屬中支低丘區,地質構造復雜,地形起伏大,植被稀少,海拔4500 m-4800 m,以古冰川、現代冰川作用及寒凍風化地貌形態為主,石海、石冰川、凍脹丘、冰椎、融凍泥流、滑坍等不良凍土現象發育,多年凍土上限1.5 m-2.8 m,厚度60 m-120 m,年平均地溫-0.5 C°-2.6 C°,屬於穩定和基本穩定多年凍土區,高寒冰涼凍土所佔比重較大,約48%,且含冰量分布不均勻,凍土工程地質條件較差。
該標段主要工程量大:路基土方在531.40萬斷面方以上(內多年凍土50.43萬斷面方);道碴為13.26萬m3;各種橋梁32座10764延長米,其中大橋、特大橋為18座,1萬延米以上;隧道一座1686延米;涵洞83座,近2000橫延米。
本標段工程集中,工程量大,工期緊,於2001年7月1日開工,所有主體工程2002年12月20日達到鋪軌條件。
2 施工組織原則
針對本標段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下施工原則:「搶隧道,抓路基,保橋涵」「多機械,少人工」。
根據總的工期要求,本標段控制工期的工程是昆侖山隧道。在昆侖山隧道施工安排上,要突出一個「搶」字。同時,利用有利季節,抓好路基的填築和路塹開挖施工,促進橋涵施工。
針對高原特點,特別是缺氧對人的生存構成威脅,人員要精幹,多使用機械,少用人工。機械能做的事情堅決不用人工做;內地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到現場做;山下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到山上做。
3 施工組織方案
3.1 組織機構
組建高效精乾的指揮機構。設中鐵五局(集團)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正副指揮長和總工程師之下設各子公司項目部和各職能部門,組成配置裝備精良,技術熟練,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專業隊伍。
3.2 施工目標
3.2.1 工期目標
①凍土北界至望昆站 開工日期:2001的7月1日,線下主體工程竣工日期:2002年6月30日。
②望昆站至隧道進口處 開工日期:2001年7月1日,線下主體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③隧道 開工日期:2001年7月1日,主體工程2002年11月完工,2002年12月31日達到鋪軌條件。
④隧道出口至不凍泉 開工日期:2002年3月1日,線下主體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⑤全標段竣工日期 全標段竣工日期為2003年7月1日。
3.2.2 質量目標
確保全部工程達到國家、鐵道部現行的工程質量驗收標准以及青藏鐵路驗收的有關規定。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站前工程優良率達到90%以上,房建工程優良率達到50%以上,四電工程優良率達到95%以上,全標段創部級優質工程,滿足全線創優規劃要求,爭創國家優質工程。
3.2.3 安全目標
1)杜絕重大傷亡事故;2)控制年負傷率在2‰以下;3)消滅違章指揮、消滅違章操作,消滅慣性事故。
3.3 資源配置
1.人力資源
針對青藏鐵路特殊的自然環境,考慮輪換休養等因素,勞動力用工計劃按所需勞動力1.3倍系數配置。配足技術管理、科技攻關、醫療保障等人員。
2.機械配置
由於高寒缺氧的不利環境,內燃機械的功率降低現象非常嚴重,因此應盡量採用電動機械。但目前土石方施工的挖、裝、運、碾壓機械僅有內燃型,選型時應選用帶渦輪增壓裝置的機型,並配有足夠的機械儲備能力。由於本標段無電網電源可用,全部採用自發電形式,所以發電機為關鍵設備之一,在配備和布置上需認真研究解決。
3.生活後勤
制定了《高原施工人員營養指導書》,在格爾木設生活采購站和食品加工食堂,盡量將各種食品生料加工為成品或半成品,減少施工現場烹飪作業程序。嚴格按人體所需營養進行配餐。各種食品每天由專用冷藏車送往各工點。
4.醫療衛生及防疫
在格爾木設醫療康復中心,負責傷病人員的治療休養。在昆侖山隧道進口四項目部設醫療急救中心,負責作業人員現場急救工作。並設防疫站負責全體參建人員的防疫及監護工作。
醫療衛生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工作目標為:
對參建職工進場前進行全面體檢和進場後作定期體檢;提前進行工地環境交底和醫療保健衛生教育。除在昆侖山隧道進口設醫療急救中心外,分散營地設醫療保健站。以預防和自我保健為主,醫療護理為輔,增強全員抗病保健意識。要對每個職工身體狀況跟蹤觀察記錄,醫護人員和領導者要掌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同時按規定縮短工時,盡量以機代人,減輕勞動強度,保護體能。按規定進行勞動保護,科學配製營養膳食,注意防寒保暖,防疫防病,必要時進行補氧和服用增氧葯物,要備足急救用品,熟練掌握急救技術。為了維持施工生產的正常進行,隊伍實行部份輪換和短期休息,保證不發生凍傷和病亡。盡一切努力把急性高原病控制在3%以下。
3.4 施工方案
3.4.1 昆侖山隧道
根據昆侖山隧道多年凍土及高寒缺氧等特殊環境,特別確定以下施工原則:一是「多打眼,少裝葯,弱爆破」,二是「短進尺,強支護,緊襯砌」,三是「多機械,少人工」。
昆侖山隧道按四個口五個工作面組織施工,即進口工作面,1#橫洞工作面,出口工作面,2#號橫洞工作面(含2個工作面)。各工作面的具體計劃施工長度如下:
進口工作面:進口裡程為DK976+250,計劃施工到DK976+940,計劃施工690 m.
1#橫洞工作面:1#橫洞與正洞交叉里程為DK876+940,計劃施工DK976+940—DK977+200,施工長度260 m.
2#橫洞工作面:2#橫洞與正洞交叉里程為DK977+500,計劃施工從DK977+200—DK977+786,施工長度586 m,設兩個工作面。
出口工作面:出口裡程為DK977+936,計劃施工到DK977+786,計劃施工150 m.如某個工作面施工進度比計劃快,可繼續向前施工,直至貫通。
具體施工方法:
在未形成有軌運輸之前,採用人工鑽眼,光面爆破,分斷面台階開挖,輪式機械出碴及運輸。形成有軌運輸後,採用三臂台車鑽眼,光面爆破,全斷面開挖,立爪裝碴機、電瓶車、梭礦出碴。襯砌均採用泵送混凝土,液壓式襯砌台車施工。對於軟弱破碎地質或淺埋地段採用台階法施工,並遵循超前支護及短進尺的原則。
防排水結構和隔熱保溫層施工:防排水結構和隔熱保溫層是昆侖山隧道特殊和關鍵的結構組成部分,其施工工藝和施工質量對保證昆侖山隧道工程質量至關重要。
由於目前國內外對高密凍土地帶隧道防水、隔熱保溫層的施工還沒有成熟的經驗,需進行大量調研和性能比較,試驗選定合適的防水、保溫材料,並完成現場防水、隔熱保溫層的工藝試驗,從而制訂出隧道防水、保溫層施工方法和工藝,以及防水板接縫處理方法和接縫質量檢測方法,為昆侖山隧道防排水、隔熱保溫層施工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和科學的施工工藝,確保防水、隔熱保溫層的施工質量。
3.4.2 橋梁工程
根據工程特點,尤其是在多年凍土區施工橋涵的特殊要求,施工中應採用先進的施工方法,結合試驗採用各種新的監測手段。在施工過程中充分注意凍土環境保護,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及水土保持工作,施工完畢後將地表復原。
1.樁基礎施工
根據青藏線的地質特點,基本上可不用護壁。成孔機械主要為旋挖鑽機,可備部分沖擊鑽,盡量採用干法成孔,以處理鑽進過程中遇到的孤石和較硬岩石。
對於按凍結力設計的樁,承台施工前通過監測樁周地基土的地溫,待樁周地基土充分回凍後,方進行承台施工。或採用人工降溫方法加速回凍,滿足工期要求。
承台及樁基在季節融化層范圍內部分需進行特殊處理,以減少凍融對橋基產生的力學作用。
2.橋梁墩台施工
採用低溫早強耐久砼,對墩台另外露面必須設置保溫保濕系統,保證墩台身砼強度在高寒乾燥的環境下仍能正常發展。
3.4.3 涵洞工程
本合同段涵洞大多為矩形涵,應採用集中預制、汽車吊拼裝的方法,以達到集約化生產和保證質量的目的。
3.4.4 混凝土工程
1.主要技術要求及難點
由於5標段低含氧、低氣溫、低氣壓及大風速、強輻射的惡劣自然條件,必須採用特殊砼,才能滿足結構設計的要求。主要技術要求及技術難點有:
①保證混凝土澆築後,在周圍介質為負溫條件下(不同施工時間,其負溫不同),混凝土強度等級應達到設計要求。
②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侵蝕性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③必須保證混凝土澆築後,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抗凍臨界強度(≥4 MPa)及拆模強度,以滿足進度要求。
④要求混凝土拌和物應具備良好的耐低溫性、流動性、可塑性、穩定性、易密性和可泵性。
2.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由於施工量大、要求特殊,從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外加劑的優選、復配,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到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注、振搗、養護、質量的檢驗與控制等整個工藝過程,均需制定一系列有效技術措施,並對現場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制定施工作業指導書,確保本標段內混凝土施工質量。
外加劑的選用是在昆侖山區這種特殊自然環境下保證砼獲得設計所需特殊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研究,本標段選用外加劑如下:
①昆侖山埡口以北橋涵基樁選用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防凍劑,墩台身選用低溫早強耐久混凝土防凍劑和早強劑復合使用。
②昆侖山埡口以南橋涵基樁選用低溫早強耐久耐侵蝕混凝土適用的早強、防凍、耐侵蝕外加劑。
3.4.5 路基工程
1.工程概況
本標段區間路基填方382萬m3,挖方102萬m3.站場土石方47.4萬m3,填滲水土5.7萬m3,路基加固及防護土方24.8萬m3,鋪設復合土工膜2.96萬m2,土工格柵54.7萬m2,PVC管(Φ30)16.3萬m,聚胺脂板12.8萬m2,漿砌石5.5萬m3,C20鋼筋混凝土3.1萬m3,C25鋼筋混凝土2.4萬m3.
2.施工方法
本標段路基工程採用平行流水作業,主要採用機械施工,機械不能施工的邊角地段,採用人工和小型機械相結合的方法施工。
凡影響正線施工的改路、改移光纜、改移輸油管道工程先行施工。擋護工程配合路基土石方,採取連續作業、快速施工;排水工程隨土石方的進展及時安排施工,路塹頂擋水埝先修築。
有基底處理和片石通風環境的地段先行開工,為路基填築創造條件。高含冰量凍土段的路塹施工期應盡量選在寒季,若受客觀因素制約必須在暖季施工時,應組織快速施工,並有隔熱遮陽措施,確保路塹邊坡和基底的凍土融化前將隔熱層修築完畢,避免產生熱融滑坍和熱融泥流的病害。
『玖』 高速鐵路接觸網基礎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支模時再次進行精測,確保位置正確
其他的和普通基礎施工沒什麼區別
『拾』 鐵路建設的流程
鐵路建設程序包括立項決策、設計、工程實施和竣工驗收。
1、立項決策階段。依據鐵路建設規劃,對擬建項目進行預可行性研究,編制項目建議書;根據批準的鐵路中長期規劃或項目建議書,在初測基礎上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按國家規定報批。
工程簡易的建設項目,可直接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2、設計階段。根據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定測基礎上開展初步設計。初步設計經審查批准後,開展施工圖設計。
工程簡易的建設項目,可根據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直接進行施工圖設計。
3、工程實施階段。在初步設計文件審查批准後,組織工程招標投標、編制開工報告。開工報告批准後,依據批準的建設規模、技術標准、建設工期和投資,按照施工圖和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組織建設。
4、竣工驗收階段。鐵路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全部竣工或分期、分段完成後,按規定組織竣工驗收,辦理資產移交。
鐵路建設
鐵路建設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鐵路建設市場。鐵路建設項目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物資、設備等采購,應當依法進行招標投標。
鐵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鐵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不受地區或部門限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區、本系統以外的具備相應資格的企業或其他組織參加投標,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標投標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依法必須招標的鐵路建設項目化整為零或以其他任何理由規避招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鐵路建設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