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項目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 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1)藏毯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擴展閱讀
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包括交通郵電、 農田水利、供水供電、 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
基礎設施規劃是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基礎設施的改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科學的基礎設施規劃,可以有效落實國家政策,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規劃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和農民百姓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貳』 「基礎設施」有哪些主要類別
基礎設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質劃分如下:
農村基礎設施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村生活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直接生產部門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它對生產單位尤為重要,是其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條件之一。總的來講,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包括:
1.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2.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3.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4.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5.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6.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項目
一般講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1)工程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六大系統:
A.能源供應系統: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暖氣等;
B.供水排水系統:包括水資源保護、自來水廠、供水管網、排水和污水處理;
C.交通運輸系統:分為對外交通設施和對內交通設施。前者包括航空、鐵路、航運、長途汽車和高速公路;後者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地鐵、輕軌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停車場、輪渡等;
D.郵電通訊系統:如郵政、電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互聯網、廣播電視等;
E.環保環衛系統:如園林綠化、垃圾收集與處理、污染治理等;
F.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如消防、防汛、防震、防颱風、防風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2)按服務性質分為三類
A.生產基礎設施。包括服務於生產部門的供水、供電、道路和交通設施、倉儲設備、郵電通訊設施、排污、綠化等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設施;B.社會基礎設施。指服務於居民的各種機構和設施,如商業和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住宅和公用事業、公共交通、運輸和通訊機構、教育和保健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等;C.制度保障機構。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部門等。基礎設施水平隨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種類更加增多,服務更加完善。
(3)社會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設施。
(4)城市基礎設施一般應具備以下特點:
A.生產性
B.公用性和公益性
C.自然壟斷性
D.成本沉澱性
E.承載性
F.超前性
G.系統性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與城市的自然附屬物包括土地、水體、礦床等有緊密聯系,它是在原有的自然附屬物的基礎上,經過人們的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受自然的制約;建設和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時,必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在形態上具有固定性,實物形態上大都是永久性的建築,供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長期使用,不能經常更新,更不能隨意拆除廢棄。
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長株潭城市群在「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在一體化規劃的引導下,確定三市組團式、串珠式發展,基礎設施網狀互聯,共同構建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群,並致力於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長株潭城市群按照適度超前、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則,引導項目建設,為新型發展構築強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平台。提出「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的「新五同」建設。長株潭城市群要建成布局合理、高效利用的現代化交通網路、安全可靠的能源體系、「三網融合」的信息平台、綠色生態體系和完備的湘江防洪設施體系,形成支撐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群的強大網路,率先為國家探索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管模式做出貢獻。
基礎設施發展模式
是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經濟增長戰略時,安排基礎設施建設與直接生產部門發展順序的過程。主要的代表性理論有羅森斯坦-羅丹主張的「大推進」式的「優先發展論」和赫希曼的「壓力論」。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基礎設施發展模式主要分為超前型、同步型和滯後型三類。
超前型是指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於直接生產活動超前一個時期,代表國家如英國;
同步型是指基礎設施與生產消費引起的需要相適應,直接生產部門與基礎設施的形成和擴大同步發展,代表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瑞典;
滯後型指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於直接生產部門,代表國家如前蘇聯、東歐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叄』 基礎設施有哪些主要類別
基礎設施按其所在地域劃分如下:
農村基礎設施:
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
農村生活基礎設施
生態環境建設
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
工程性基礎設施
生產基礎設施
社會性基礎設施
『肆』 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公路,學校,醫院,廣場,大眾娛樂休閑場所。
哦,不同地方對各自可以投資的有明確規定的,可以去查相關文件的。各地不一樣的。
『伍』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5)藏毯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擴展閱讀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空前的經濟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建項目,不僅提高的了就業,增加了民眾收入,還為後期美國經濟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陸』 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中國各城市實施了公有公營、私有私營、公有私營、用戶和社區自助模式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其中公有私營又分為兩種主要形式即BOT方式和TOT方式。 ①BOT模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營-移交」的縮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對BOT的定義略有差別。在此選取比較通行的定義:政府(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通過特許權協議,授權項目發起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法人國企)聯合其他公司或股東為某個項目(主要是自然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成立專門的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融資、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在規定的特許期內向該項目(產品/服務)的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還本付息)、經營和維護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後,項目公司將項目(一般免費)移交給政府。在國際融資領域BOT不僅僅包含了建設、運營和移交的過程,更主要的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 BOT項目融資的優點,一是有利於分散和轉移項目風險,降低項目所在地政府的債務風險。二是有利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政府財政負擔。三是可以借鑒外來先進的技術和項目管理經驗。四是有利於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使用效率。BOT項目具有系統外風險和系統風險。系統外風險主要包括:不可抗力風險、國有化風險、政府越權干預風險、違約風險、公共政策及法律變化風險、金融風險等。系統風險又稱可控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競爭性風險、建設工程風險(完工風險)、運營維護風險和環境風險。 ②TOT模式。TOT(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轉讓-經營-轉讓,是指通過轉讓出售現有投產項目在一定期限內的現金流量從而獲得資金建設新項目的一種融資方式。具體來說,就是指把已經投產運行的項目在一定期限內移交給受讓方經營,以項目在該期限內的現金流量為標的,一次性地從受讓方融得資金,用於建設新的項目;受讓方經營期滿後,再把項目移交回來。中國山東的煙台至威海高速公路、上海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及過江隧道均成功實施了TOT融資方式。 TOT方式的優勢,一是融資方式只涉及已建基礎設施項目經營權的轉讓,不存在產權、股權的讓渡,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糾紛。迴避了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保證了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控制權,使得問題盡量簡單化。二是減少政府財政壓力,促進投資體制的轉變。三是有利於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新建基礎設施籌集資金,提高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項目產品質量。四是風險小,項目引資成功率高。五是項目成本和項目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六是受體制因素制約較少,方便外資和國內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國企投資。 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為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廣闊的資金平台,投融資主體實現多元化,為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基礎。
『柒』 什麼是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是指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的完善、改造等社會工程。
[1]
中文名
基礎設施建設
包括
交通運輸,機場,港口等
屬於
排水供氣,供電設施
擁有
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快速
導航
乘數效應
重要性
建設情況
建設水平
體制改革
政府作用
農村設施
中國現狀
國家新政
內容介紹
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捌』 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
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8)藏毯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擴展閱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均衡協調是保證城市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這種均衡協調包括基礎設施與城市規模、功能和空間的均衡,與城市發展階段和城市外部環境的均衡,城市基礎設施系統本身以及各個子系統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統之間的均衡和協調等等。
在強調均衡的基礎上,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必須適度超前,避免建設滯後和盲目性。所以科學合理的城市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是重要前提。
以城市供水為例,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要基本滿足約3.5億人口在飲用水數量和質量上的需要,解決全國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緊張矛盾,估計到2010年約需供水投資2000億元。
建設部以2004年為現狀水平年,以2010年為規劃,以2020年為規劃遠期,編制了城市給水系統布局、凈水廠改造和建設、供水管網改造和建設、再生水設施建設等規劃。
這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不僅將滿足全國城市發展對供水的需求,還將大幅度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水平。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建設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對運行超過50年及老城區嚴重漏損的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國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玖』 關於藏毯
一、企業基本情況
此次被調查企業9戶。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和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企業,現麾下有獨立核算的藏毯生產企業8戶(省內企業為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其餘6戶均為省外企業),同時,該公司在中國的上海、天津以及日本的大阪、德國的漢堡設有四個出口公司。青海海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機織地毯為主兼營手工地毯並具有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股份制企業;青海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手工地毯並擁有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外商投資企業;湟中縣多巴民族地毯廠和循化縣金羊地毯廠是以生產絲毛藏毯和仿古藏毯為主的兩家私營企業,目前,金羊地毯廠處於停產狀態;樂都民族地毯廠和樂都海湖地毯廠是委託加工手工地毯的兩家集體企業。
二、藏毯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一)以非公有制為龍頭的藏毯企業生產規模擴大、發展速度加快
2004年,藏毯企業的資產合計為10596萬元,比2003年增長9.71%,其中,非公有制企業資產所佔比重高達99%。藏毯企業實收資本合計為2740萬元,其中:國家資本15.7萬元,佔0.6%;集體資本30萬元,佔1.1%;法人資本725萬元,佔26.4%;個人資本1761萬元,佔64.3%;外商資本208.78萬元,佔7.6%。
2004年,省內企業生產藏毯15萬平方米,比2003年增長25%,預計今年的生產能力將達到21萬平方米;企業共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2168萬元,比2003年增長27.3%。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三家企業在產量和產值合計中所佔的比重分別高達74%和94%。從產品構成看,機制毯佔38%,手工毯佔62%。在全部產品產量中,出口佔63%,其中手工毯的出口率高達98%,產品暢銷於歐美、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4月,企業生產藏毯4.1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40.3%;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92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
(二)出口創匯增長迅猛,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青海省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有著豐富的畜產品資源和生產地毯的悠久歷史,是藏毯的發源地之一,而「西寧大白毛」則是世界地毯行業公認的織做地毯的最佳原料。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環境的等原因,藏毯雖源於青海但是卻沒有在這里得到太大的發展,相反,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卻把中國藏毯作為國內支柱產業支持發展起來,尼泊爾藏毯最高峰時年出口達1.6億美元。1986年至1992年是青海藏毯業發展勢頭迅猛的幾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產定銷的生產思路嚴重阻礙了藏毯業的發展,產品生產與國際市場的需求脫節,青海藏毯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2000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青海藏毯行業的原有資源被重新整合,藏毯生產開始步入了產業化之路,並躋身國際市場。2004年,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1421萬美元;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248萬美元;青海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37.17萬美元,合計共實現出口創匯1706.17萬美元,比2003年增長37.97%。由此可見,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基本上代表了青海地毯業的整體出口水平。就全國而言,全國地毯企業有360家,藏羊集團出口額佔全國同類產品的10%,是全國地毯出口總額的3%。全國地毯出口企業年出口額千萬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萬美元以上的有20家,藏羊集團已躋身此列。就國際市場而言,2001年藏羊集團藏毯出口量占尼泊爾的12.5%,2003年上升到16.4%。如今,民族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原本極具青海地域特色的藏毯漂洋過海,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欣賞到了這一傳統的手工藝品。
(三)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農牧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
2004年,省內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5144萬元,比2003年增長32.6%,產銷率高達124.5%;實現銷售收入14554萬元,比2003年增長40.9%;實現盈虧相抵後的利稅總額906.7萬元,比2003年增長33.5%;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003年的7365元/人提高到9047元/人;從業人員的年總收入約5800萬元。從藏毯的生產實踐看,100道純毛藏毯1平方米需用西寧大白毛6公斤,若生產低道數藏毯,耗毛量更大。按出口創匯算,藏毯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需消化西寧大白毛2250噸,按目前市場價格計算,可為牧民增收2362.5萬元。
(四)為緩解就業壓力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
據有關資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創匯100萬美元,需要從業人員1600人。近幾年國家實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農村牧區剩餘勞動力又有所增長,急需開拓新的就業領域。城市因國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崗職工急需安置。藏毯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藏毯產業的發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一矛盾。調查表明,2004年省內企業共有從業人員1.34萬人,比2003年增長10.74%,其中:農民工1.22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總數的91%,比2003年增長10.91%。由於藏毯產業具有離土不離鄉的優勢和生產力布局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特點,已成為幫助農牧民脫貧增收,解決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節約勞動力異地轉移成本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徑。目前,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以農戶為主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車間有164個(其中在建的42個,建成後可解決4000個就業崗位),涉及海東、海北、海南、黃南和西寧所轄的三縣等地,「公司+農戶」的產銷模式日漸完善,對以工促農、實現「農轉工」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綜上所述,2004年是青海省藏毯行業的豐收年,實現了生產、效益的雙高增長。藏毯產業逐漸成為青海省特色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為青海省的經濟增長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也為青海省農牧民就業和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就質量和工藝來講,青海的藏毯生產水平基本可以代表中國藏毯的總體情況。青海藏毯雖在產量上同尼泊爾相比尚有差距,但在質量和花色品種方面已佔了優勢,生產工藝、圖案設計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工業經濟運行的宏觀環境進一步改善。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強省」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加之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為工業經濟的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促進了藏毯產業的發展。2003年,青海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發展藏毯產業的扶持政策,2004年成功舉辦以及今年6月25日即將舉辦的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為擴大開放、創建特色經濟、宣傳地毯名優產品、樹立企業形象、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地毯產業發展架起了一個展現群英風採的大舞台。近兩年來,在大力扶持藏羊等藏毯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還結合扶貧工作引導藏毯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形成了統一供應原輔材料和收購半成品、統一開拓市場、統一管理、加工車間分散在不同鄉村的「三統一、一分散」生產模式,鼓勵農牧民投入藏毯產業。面對國際大市場,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品,是青海省經濟發展的方向,藏毯產業因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被確定為青海省重點支持的特色產業之一,得到了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3、在推進企業改革的同時,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取得較大突破。在進一步推動國有中小企業規范改制的基礎上,通過階段性持股、擔保等多種形式,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探索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擴能改造,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藏毯業經過重組整合後,近年來生產、經營得到了長足發展,新產品開發和生產規模有了新的突破。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為龍頭,還有青海海源地毯有限公司和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洗毛、紡染紗、織毯、圖案設計、產品研發等產、研、供、銷一體化的外向型企業。
三、對企業發展狀況的評價
在被調查的9戶企業中,有78%的企業對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有67%的企業對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經營獲益情況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有89%的企業對政府鼓勵和發展藏毯產業的政策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有77%的企業對政府鼓勵和發展藏毯產業的政策是否落到了實處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四、存在的問題
(一)2004年新產品產值下降,今年1-4月利稅總額下降
據調查,2004年9戶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847萬元,由於受海源工貿公司新產品產值大幅下滑的影響,完成值比2003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今年1-4月,9戶企業實現盈虧相抵後的利稅總額14.85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84.8萬元,下降92.6%,降幅較大的企業是青海高原公司和青海海源公司,凈虧損的企業是青海藏羊公司和青海美亞公司。
(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在被調查企業的從業人員中,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僅佔7.6%,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所佔比重則高達63.4%。專業技術人員在全部從業人員中的比重只有3.2%。
(三)資金投入和生產加工能力不足
近年來,省政府對藏毯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省藏毯產業先後投入資金900多萬元,用於車間建設、人員培訓、市場開拓等方面,但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資金投放明顯不足,如省內現有的織毯車間尤其是產品加工後整能力,滿足不了增長迅速的半成品生產量的需要。同時,由於受國家信貸緊縮政策的影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壓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投放量的力度,從而加劇了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的局面。調查中,海源、美亞、循化金羊等企業的廠長(經理)反映,貸款難、融資難嚴重製約了民營小型企業的發展,他們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協調銀企關系,並在落實扶貧資金時適當向小企業傾斜,在企業擴大生產、技術改造、人員培訓以及發展手工編織地毯的協作加工點時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幫扶。
(四)生產管理不完善,技術培訓等支撐體系建設滯後
一是不同質量和類型的毛混雜收購和生產,使原料質量得不到保證,從而降低優質毛的利用率,增加了原料成本;二是對織毯農戶的技術培訓和產中跟蹤服務不到位,影響了藏毯質量的提高。
五、構建產業體系,實現青海省藏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青海省發展藏毯產業,具有原料資源、勞動力資源、科研創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同時,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聞名於世,能夠為不斷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藝術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然而,現代產業是一個復雜的有機系統,系統的內部要素和外部支撐條件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生產體系。現代產業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通過產業系統內部優勢資源的整合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實現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創新速度加快、創新能力及產業吸引力和擴張能力增強等顯著優勢,從而提高整個區域(產業)的經濟競爭能力。因此,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產業集群已成為一國或地區競爭優勢的源泉。藏毯產業作為青海省著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市場前景,要實現青海省藏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完善產業鏈條、構建產業體系,以培育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
(一)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構建
根據現代產業成長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經營、市場化聯動、社會化協作的規律以及產業系統內外部因素的邏輯關系,構建藏毯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三個支持系統(見表下表)
青海省藏毯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框架
產業生存支持系統 產業發展支持系統 產業環境支持系統
生產要素子系統 需求狀況子系統 經營管理子體統 關聯產業子系統 行業政策子系統 資金支持子系統 技術支持子系統 智力支持子系統 競爭環境子系統 社會環境子系統 生態環境子系統
1、產業生存支持系統。該系統包括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經營管理、關聯產業四個子系統,是決定產業生存的四要素。根據產業經濟學的論點,產業生存的首要條件在於各關鍵生產要素(如原材料、勞動力等)的具備情況,因為產業生產要素的賦存及組合狀況不僅決定了產業的發展成本,還影響著產業的競爭能力,是產業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市場需求狀況是決定產業能否生存和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生命周期長短的根本因素,也是決定產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現代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產業內部生產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和內部分工的精細,產業外部相關產業關聯度增強,乘數效應明顯,因此,除了擁有一定的資源基礎和市場需求,還必須具有科學的經營管理和對關聯產業的研究及協調,才能使青海省藏毯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
2、產業發展支持系統。是指關繫到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外部支撐條件,是使產業得以健康發育的重要決定因素,是基於產業生存支持系統之上的,反過來,又能保證產業真正意義上的生存。該系統包括行業政策、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四個子系統。一方面,產業經濟行為作為連接國民經濟宏觀經濟體系和企業、消費者微觀經濟行為的中間鏈條,是落實政府宏觀經濟目標和控制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中間層面;另一方面,現代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綜合體,也必然要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影響,而政府對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資金投入渠道及力度、技術支持程度以及相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這些無疑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發展產業,建設「中國藏毯之都」的進程中,產業發展支持系統內還應該具備如下幾個具有文化內涵的條件:一個完整的產、供、銷體系和世界知名的地毯品牌;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的國際地毯展覽會;一個中國地毯博物館;一個由中亞地毯生產聯合國成立的「中亞地毯振興會」;一個與青海地毯產業發展相融的藏文化旅遊節。
3、產業環境支持系統。主要是指影響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該系統包括競爭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3個子系統。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產業的競爭環境子系統,現代產業是關聯度極高的企業體系,其每一步的發展都受內部和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並在各個因素此消彼長的相互牽制中競爭和合作。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是任何產業發展不可迴避的現實,畜牧業是完全受制於生態環境的弱質產業,而以畜牧業產品為產業主要原材料供應源的藏毯產業,就必須注意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同時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積極倡導節能、清潔的生產觀念,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二)對青海藏毯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優質「西寧毛」原料的生產規模。在條件適宜地區發展「西寧毛」、柴達木山羊絨和氂牛絨藏毯原料基地建設,加強農牧戶與藏羊集團等企業的合作,走「公司+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發展之路,實現企業、農牧戶「雙贏」的目的。
2、加強藏毯產業的研究開發力度。目前,青海省藏毯產業的研發能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產品的研發優勢保質期明顯縮短,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加強企業研發能力,引進與研發相結合,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積極推進藏毯產業化進程。依託藏毯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經營管理、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形成統一標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半成品生產分散的「三統一、一分散」的生產模式,按成本最低原則進一步細分藏毯生產環節,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要搞好發展規劃,防止一哄而起,走規模適度、效益最佳的發展路子,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4、加大從業人員技術培訓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藏毯從業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與產品質量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產品信譽乃至經濟效益,因此,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中,農戶的技術成為產業的重要支撐條件,加強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成為必需,以確保產品質量,實現藏毯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和標准化。同時,採用(聘請)引進來、送出去(委培、代培)、內部傳幫帶多種方式相結合,為企業盡快奠定自主經營的人才基礎。企業領導要鼓勵職工讀書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重獎那些鑽研業務、思考問題、自學成才對企業做出貢獻的職工,給人才創造發揮特長的環境。
5、利用國際規則保護品牌。原產地標記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國都把它視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技術壁壘的重要表現形式。青海藏毯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積極實施名優特產品原產地標記認證,對入世後青海藏毯長期享受普惠制關稅待遇,有效保護地方品牌極為有利。
6、積極開拓投資渠道。要充分利用扶貧資金、行業資金和社會資金等多種資金,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做大做強藏毯產業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