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中處於奠基地位
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人中素質形成的奠基工程。奠基價值,是小學教育地位的核心屬性,非常重要。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學校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即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中學教育都屬於普通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是一個人人生發展和日常生存必須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學校教育,它也是其它階段教育的基石。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健康的身心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夠逐漸、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這猶如一項建築工程,沒有基礎,工程無以建構,而建構一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更需要堅實深厚的基礎。如果我們把基礎教育過程都比作基礎的話,那麼小學教育就是基礎部分的基礎,這就像高層建築的地基部分。地基是整個基礎部分的下位結構,是直接承載建築物影響的地層部分,如果沒有一個符合建築規格要求的地基建設,整個建築將是一座不穩固的建築,甚至是一座危險的建築。這樣說,不是抬高小學教育的地位,而是強調小學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在對小學教育奠基地位的傳統認識中,人們常常把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作用看得更多一些、更重一些。這是一種對小學教育奠基地位缺乏全面認識、深刻認識的表現。小學階段文化知識的教育固然重要,它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工具學科(語文和數學)的學習和掌握更是如此。但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全面發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維品質、個性品質、身體素質、心裡素質、人文素質和各種行為習慣方面,顯得尤其重要。小學教育不是定向就業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通識性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綜合素質的教育。這種教育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要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一個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學教育,培植起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這奠定了人生長足發展的堅實基礎。反之,一個人在幾歲、十幾歲期間養成了不良的品德和習慣,那將貽害終生,悔之不及。由此可見,小學教育的奠基價值非常重要,而且必須是全面的、綜合的。如果我們把小學教育的內容分為科學知識和道德品質、個性品質兩大部分的話,我認為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應該放在第二位,因為這些知識可以在超齡後彌補;而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個性品質的養成應該放在第一位,因為這些方面的素質在成年後是很難再塑的。這正如有的專家所言:「必須記住:再教育比教育難。」
二、小學教育是具有開端價值的教育
小學教育的開端價值是體現小學教育重要地位的特殊因素。這是由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結構中處於初始階段這一特性決定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起點的問題,沒有起點就沒有事物的發展變化。但是不同事物的起點其價值是不同的,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的起點只是一個自然規律,它與該事物後來的發展變化難以分出孰輕孰重的關系;而在人類社會里,很多事物的開端卻具有不同凡響的重要價值,尤其在創新事物里,開端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這一方面道出了事物開端的重要價值,另一方面也提示了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萬事開頭難」,是說人們在實施一件新事物時,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去做好開端階段的工作,但又往往做不好,甚至是經過失敗以至多次失敗之後才能摸到門路。這說明提示事物的開端和摸到事物開端的門路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那麼如此費時費力的事情人們為什麼還要苦苦追求呢?因為任何事物都要從開端做起,沒有開端就沒有事物的一切,如果把事情的開端做好了,就等於成功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因此人們道出「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這一至理名言。好的開端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價值,是因為好的開端奠定了好的基礎和前提,確立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澄清了事物進程的操作思路,因此好的開端對事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小學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正處於這樣一個起點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價值正如上述提出的「好的開端」的價值一樣,是既重要又特殊。只有小學教育普及了,小學教育質量提高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才有了提高的基本保障,中學教育的質量才有了提高的可能。這是從國家的角度、教育的角度講。如果從個人的角度講,一個人接受了完整優質小學教育,培養了良好的綜合素質,那麼,他就具備了人生發展的必要基礎和寶貴條件,才有可能在今後的教育培養中成為人才。
在學前教育尚不發達的歷史時期,人們把初始階段的教育稱為啟蒙教育,這是有道理的。啟蒙,就是把人從懵懂無知的狀態中開發出來,使之成為文明社會的一員,這實在是一件功不可沒的大事業。今天的小學教育如果僅從學習文化知識的角度講,它仍然是一種啟蒙性質的教育,只不過今天的小學教育任務已遠遠不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能涵蓋的,因此我們不把小學教育稱作啟蒙教育,而稱作初等教育。這種開端性的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包括個人發展都必須認真對待、認真抓好的教育過程。各國實施義務教育,首先從小學教育抓起,也就在於小學教育階段是整個教育階段的開端階段,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無法替代的階段。因此我們在認識小學教育的重要地位時,應該深刻認識小學教育的開端價值,把握好這個特殊的教育時機,充分發揮小學教育的功能作用,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為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務。
三、小學教育是培養兒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
如果說奠基價值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重要性,開端價值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特殊性,那麼「黃金教育時期」的價值就體現了小學教育地位的關鍵性。
小學教育又可稱為童年期教育。進入小學階段,兒童就開始在教師指導下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習。這個時期的學習活動代替了學前的游戲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兒童各種心裡過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隨之獲得發展,與幼兒相比他們的思維逐步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的認知能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概念的理解逐步從表象向本質的方向發展,其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評價能力、思維品質等較之幼兒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具有了比較自覺的自我意識、道德意識和社會意識(但顯得不夠成熟)。這些心裡品質的發展變化,一方面是學校的學習生活、學習內容給他們的心裡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兒童心裡發展規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例如,在數理學習活動中,小學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速度逐步增強加快,在語文學習中,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快速發展,學校的集體生活使小學生的團隊意識、社會意識逐步增強,集體榮譽感逐步得到培植,人際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培養。所有這些,都是外界條件(學習內容和組織形式,同時也包括社會的文化影響)作用於兒童心裡機制帶來的結果。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由於生活視野和經驗的局限,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他們對成人還有較大的依賴性,對教師懷有較大的依戀和信任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更為明顯。正因為兒童具有這一特點,才使兒童期成為一個人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又由於兒童處於向成熟發展的時期,很多基礎性的知識和能力,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素養,如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的道德觀念、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科學的獲取新知的方法、勇於探索和質疑的精神、合理規范的自我意識、社會意識、法制意識、環境意識和健康意識等等有待於培養,而這些習慣和品質的培養關繫到兒童一生的發展,而且這些習慣和品質養成和培養在兒童階段是最佳時期,所以我們說對兒童來講,這個時期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這也就賦予了小學教育培養兒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的教育地位。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非常特殊,又非常關鍵,它具有奠基價值、開端價值,同時又是兒童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決不能因小學教育只是學得粗淺的文化知識而輕視它。要知道小學教育的重要價值不在於學得多少文化知識,而在於小學階段可以為兒童奠定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心智得到有效的開發,個性品質得到良性的培養,身體素質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這些受益終生的基本素質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培養的話,小學教育的重要地位、開端價值和關鍵價值是其它任何階段的教育都替代不了的,也是一旦失去而無法彌補的教育。
2. 什麼叫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3. 基礎教育都包括什麼
在我國,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一般為3至5歲)、義務教育(一般為6至15歲)、高中教育(一般為16至19歲),以及掃盲教育。
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其根本宗旨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終身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簡介:
教育(Ecation)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拉丁語e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到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科技賦能教育,教育是為了未來培養人才。教育需要最新的信息技術,AI賦能教育,讓AI走進未來的課堂。
4. 什麼是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目前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並含有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
5. 什麼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究竟應該打什麼基礎
早在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指出:「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的並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准則和經驗。它的目的是使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幸福,並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對所屬的社會貢獻力量。」
審視我們的基礎教育,我們用很功利的思想指導著我們的教育行為,我們有很多行為忘卻了我們應該進行的是人的教育,是個性差異的孩子的教育,是發展中的孩子的教育。我們僅僅是在為學生升學考試打基礎,把基礎教育簡化成了幾門學科的教育,變成了死背教科書,濫做習題的教育。我們面對活生生的個體生命,給予了冷冰冰的書本知識的灌輸。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成功的教育並不在於能夠培養出多少個天才,而在於為社會培養出具有人格健全、品質優良、意志堅強的人。每每看到教師傷害學生的報道。我們總會痛心不已。我們的教育在干什麼?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但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卻往往是看不見學生。反思我們自己。我們忙於備課、教學,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教給我們的學生,但沒有真正關心他們的感受,沒有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其實,學生在想什麼這個問題是動態的。這個問題本身很重要,是在提醒我們:理論上的學生是一個概念,而我們所要面對的學生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是一個個獨具特點的生命!面對學生,我們是否該反思:我們是否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並對學生充分發展他們自己的潛能充滿信心?
6. 淺談對基礎教育的認識
對基礎教育的認識:
1、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其根本宗旨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終身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基礎教育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
2、多年來,國家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並作為基礎設施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予以保障。
3、中國,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一般為3至5歲)、義務教育(一般為6至15歲)、高中教育(一般為16至19歲),以及掃盲教育。其中涵蓋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強迫性的特點,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4、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簡稱家教,英文是tutor)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
有人也把高中階段的教育歸入基礎教育范疇,但是中國還沒有普及這種類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實上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是基礎教育。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0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5、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高級教育計劃官員討論會上,對基礎教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認為「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並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准則和經驗」的教育。
「它的目的是使每一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獲得幸福,並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對所屬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正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樣,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不可能優秀的高等教育。
7. 基礎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區別與聯系
二者含義是有區別的: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是適當的。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目前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簡稱家教,英文是tutor)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階段的教育歸入基礎教育范疇,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普及這種類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實上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是基礎教育。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0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高級教育計劃官員討論會上,對基礎教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認為「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並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准則和經驗」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獲得幸福,並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對所屬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正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樣,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不可能優秀的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區別
中國的普及教育是指國家對學齡兒童實施某種程度的普通教育,義務教育是指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某種 程度的普通教育。
二者雖都是指基礎教育,但後者具有強制性質。
義務教育又稱免費教育,是根據憲法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
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基本特點。
拓展資料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
宗教領袖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
改革勝利後,為使人們都有學習《聖經》的能力,路德頒布了義務教育法。
8. 請問基礎教育包括哪幾類
分廣義和狹義兩種 狹義的基礎教育就是義務教育,包括小學6年和初中3年 廣義的,包括學前教育,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包括高中階段教育,也就是說,高等教育前的教育均可算做基礎教育.也有一種廣義的分法是把高中階段教育單獨獨立出來.
9. 基礎教育指什麼包括高中教育嗎
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目前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
有人也把高中階段的教育歸入基礎教育范疇,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普及這種類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實上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是基礎教育。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0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拓展資料: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