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物的箱形基礎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縱橫牆體組成的整體結構,其抗彎剛度非常大,只能發生大致均勻的下沉,但要嚴格避免傾斜。
箱形基礎是高層建築廣泛採用的基礎形式。但其材料用量較大,且為保證箱基剛度要求設置較多的內牆,牆的開洞率也有限制,故箱形基礎作為地下室時,對使用帶來一些不便,因此要根據使用要求比較確定。
2. 建築的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 各部分有什麼作用
建築物的主要部分,一般都由基礎、牆或柱、樓梯、屋頂和門窗6大部分組成。這些構件處在不同的部位,發揮各自的作用,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基礎:基礎是位於建築物最下部的承重構件,承受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其傳遞到地基上。因此,基礎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並能抵禦地下各種有害因素的侵蝕。
牆與柱:牆起著承重、圍護和分隔作用。當柱承重時,柱間的牆僅起圍護作用和分隔作用;作為圍護構件,外牆起著抵禦自然界各種因素的影響與破壞;內牆起著分隔空間、組成房間、隔聲作用。
樓地面:樓板將整個建築物分成若干層,是建築物的水平承重構件,承受著作用其上的荷載,並連同自重一起傳遞給牆和柱,同時對牆體起水平支撐作用和保溫、隔熱及防水作用。
屋頂:是建築物頂部的圍護和承重構件,由屋面和承重結構兩大部分組成。屋面起著抵禦自然界風、雨、雪及保溫、隔熱等作用,結構層承受屋頂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傳給牆和柱。因此屋頂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防水、保溫、隔熱等作用。
樓梯:樓梯是建築物的垂直交通設施,供人們上下樓層和緊急疏散用。
門窗:門主要用作內外交通聯系與分隔房間,門的大小和數量以及開啟方向是根據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決定的。窗的作用是採光和通風。門窗是房屋圍護結構的一部分,亦需考慮保溫、隔熱、隔聲、防風沙等要求。
(2)基礎有什麼組成部分組成部分組成擴展閱讀:
一、建築的其它部分:
建築物除由上述6大基本部分組成外,還有一些附屬部分,如陽台、雨篷、散水、勒腳、防潮層等,有的還有特殊要求,如樓層之間還要設置電梯、自動扶梯或坡道等。
二、建築物的承載區域:
1、結構系統:建築物的骨加,承載建築物內外荷載;
2、建築系統:包括建築物的屋面、內外圍護牆體、地面、門窗等等;
3、裝飾系統:指與人接觸的室內空間環境面。包括天花、牆面、地面、燈光、音響、傢具、藝術品、植物等等;
4、通風空調系統:指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的設備及管道。包括採暖、空調、排氣、排煙等;
5、消防系統:指保證人員防火安全的系統。包括報警、噴灑、防火栓、滅火器、防火門、防火樓梯、防火牆、防火卷簾、消防廣播、消防照明等;
6、給排水系統:指保證人員及大樓用水系統。包括進戶管、水箱、管網、水泵、用水器具、冷水、熱水、飲用水、中水、廢水、污水、雨水、空調水、消防水管網等;
7、弱電系統:指滿足人員對信息的要求的管網系統。包括電話、電視、廣播、寬頻、衛星、無線信號等管網;
8、氣系統:指大樓所需氣體管網系統。包括天燃氣、蒸汽等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建築物
3. 建築物的殼體基礎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由正圓錐形、M形組合殼或內球外錐組合殼構成的殼體基礎,主要用於筒體的構築物(如煙囪、水塔等)基礎。
殼體基礎可比一般梁板式的鋼筋混凝土基礎減少混凝土用量50%左右,節約鋼筋30%以上。但殼體基礎修築土台、布置鋼筋、澆築混凝土等施工工藝較復雜,較難實行機械化施工,操作技術要求較高。
4. 建築物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麼
基礎,地基,牆體。
5. 樁基礎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樁基礎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形式,我國一些古建築中就多有應用。它成功地解決了軟土及復雜地基條件的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與施工問題。當天然地基軟弱土層較厚、荷載較大,採用淺基礎不能滿足強度、變形及穩定性要求時,常採用樁基礎。
樁基礎由設置於岩土中的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組成,按樁基礎承台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低承台樁基礎和高承台樁基礎兩種。
低承台樁基礎是指承台埋設於室外設計地坪以下的樁基礎,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的樁基礎幾乎均為低承台樁基礎;高承台樁基礎是指承台埋設於室外設計地坪以上的樁基礎,高承台樁基礎一般僅在江河湖海中的水工建築或者岸邊的港工建築中採用。
6. 建築物的基本組成有哪些他們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1、基礎
基礎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基礎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基礎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2、地基
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承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的土體或岩體,建築物必須建造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為保證地基的堅固、穩定和防止發生加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地基應滿足以下要求:有足夠的承載力,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沉;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
3、牆體
牆體和柱均是豎向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屋頂、樓板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基礎。牆的作用有:承重作用、維護作用、分隔作用、裝飾作用。對牆體的要求為: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滿足熱工方面(保溫,隔熱,防止產生凝結水)的性能;具有一定的隔聲性能;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牆體根據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下面幾種分類。
按在建築物中所處的位置分為外牆和內牆。外牆:外牆位於建築物四周,是建築物的維護部件,起著擋風、遮雨、保溫、隔熱、隔聲等作用。內牆:內牆位於建築物內部,主要起分隔內部空間的作用,也可起到一定的隔聲、防火等作用。
按在建築物中的方向分為縱牆和橫牆。縱牆:是指沿建築物長軸方向布置的牆。橫牆:是指沿建築物短軸方向布置的牆,其中的外橫牆通常稱為山牆。
按受力情況分為承重牆和非承重牆。承重牆:是指直接承受梁、樓板、屋頂等傳下來的荷載的牆。非承重牆:是指不承受外來荷載的牆。在非承重牆中,僅承受自身重量並將其傳給基礎的牆,稱為承自重牆;僅起到分隔空間作用,自身重量由樓板或梁來承擔的牆,稱為隔牆;
在框架結構中,牆體不承受外來荷載,其中填充柱之間的牆,稱為填充牆;懸掛在建築物外部以裝飾作用為主的輕質牆板組成的牆,稱為幕牆。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磚牆、石塊牆、小型砌塊牆、鋼筋混凝土牆。
按構造分為實體牆、空心牆、復合牆。實體牆:是用黏土磚和其他實心砌塊砌築而成的牆。空心牆:是牆體內部中有空腔的牆,這些空腔可以通過砌塊方式形成,也可以用本身帶孔的材料組合而成,如空心砌塊等。復合牆:是指用兩種以上材料組合而成的牆,如加氣混凝土復合板材牆。
4、柱
柱是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構件,它承擔、傳遞梁和板兩種構件傳來的荷載。
5、地面
地面是指建築物底層的地坪,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傢具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均勻地傳給地基,常見的由面層、墊層和基層組成。地面的名稱通常以面層材料而命名。
6、樓板
樓板是分隔建築物上下層空間的水平承重構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傢具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承重牆或梁、柱、基礎。基本構造是面層、結構層和頂棚。
7、梁
梁是跨過空間的橫向構件,主要起結構水平承重作用,承擔其上的板傳來的荷載,再傳到支撐它的柱或牆體上,但圈樑主要是為了提高建築物整體構件的穩定性,而環繞整個建築物牆體所設置的梁。
8、屋頂
屋頂是建築物頂部起到覆蓋作用的維護構件,由屋頂、承重結構層、保溫隔熱層和頂棚組成。
9、電梯
電梯的類型按使用性質,可分為客梯、貨梯、消防電梯和觀光電梯等。按行駛速度可分為高速電梯、中速電梯、低速電梯。消防電梯的常用速度大於2.5m/s,中速電梯的速度為1.5~2.5m/s,低速電梯的速度在1.5m/s。
7. 什麼是地基、基礎、基礎牆條形基礎由哪幾部分組成並作圖表示基礎的組成
基礎的類型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
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分為套管成孔灌注樁、鑽孔灌注樁、爆擴成孔灌注樁三類。
基礎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稱為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埋置要有一個適當的深度,既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又節約基礎用材,並加快施工進度。決定建築物基礎埋置深度的因素應考慮下列幾個條件:
土層構造的影響:房屋基礎應設置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設置在承載力較低、壓縮性高的軟弱土層上。基礎埋深與土層構造有密切關系。
地下水位的影響:地下水對某些土層的承載力有很大影響。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則強度降低;當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減少,則基礎將下降。
冰凍線的影響:凍結土與非凍結土的分界線成為冰凍線。當建築物基礎處在凍結土層范圍內時,冬季土的凍脹會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層解凍時,基礎又下沉,使房屋處於不穩定狀態。
相鄰建築物的影響:如新建房屋周圍有舊建築物時,除應根據上述條件決定基礎埋深外,還應考慮新建房屋基礎對舊有建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