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手該學習哪種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國家體委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組織在楊氏太極拳基礎上創編而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二十四式太極拳目前已是國內乃至全世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太極拳傳習套路了。入門容易,你還要找本中醫基礎理的書看看就行了.看看黃帝內經視頻 ,年輕人學陳式剛強些。
㈡ 太極拳基礎是什麼
1、理論基礎:武當太極拳是以道家的吐納、咽津、導引圖、龍守、虎引、龜咽、蛇曲等仿生與功法,溶健身、技擊與意念活動為一體而發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當太極拳的核心。道教歷來重視養生延壽、修道成仙、追求「長生不老」。其修煉宗旨是「法天貴真、靜觀天道」,並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為一體。「重人貴生」是道教的精義,極為重視今生,認為生長、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體。養生術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2、動作特點:
(1) 身心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也是人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有關太極拳的書可謂汗牛充棟,其中談論放鬆的比比皆是,從頭發到腳趾都有許許多多的規矩,使初學者茫然,也使練拳多年者無所適從。如何放鬆呢?多年的練習使我體會到:
一、要松胯。松胯則襠圓,下肢運轉靈活,進退不僵滯,腰轉自如。松胯不是架勢低,架高一樣松,一樣運轉靈活,架低胯不松,則運轉不靈。有些練習者動作來回盪動,就是胯沒松好,變化不能直接從轉動中形成,只好在往復盪動中移動重心,從而實現招式的變化。這個毛病很普遍,練習者應注意克服。
二、要松肩。肩松則上肢靈活反應快,而且氣血易達指尖,從而改善微循環,達到健身之目的。太極拳名家陳鑫先生雲:?°(肩)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伸屈,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系於此。此肱之樞紐,靈動所關,不可不知。
(2)動靜結合,內外兼修的武當太極拳強調自然、注重養氣。尤其是內丹術、導引術、吐納術等「效法自然」。如野馬分鬃、抱虎歸山、猿猴獻果、倒攆候等作為仿生取象,都是為了「養生之道」。《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不僅要征服自然,而更重要是自己融於自然,歸於自然,以自然養生。
3、對身心健康的作用:
(1)太極拳的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來,太極拳明顯地向著養生保存健和醫療體育的方向發展。例如:放慢練拳的速度、降低運動的難度和強度,以及強調架式高低和運動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時而異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傾斜。但與此同時,它依舊保持了健身、娛身、壽身、醫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練拳煉人,拳練一生。」
(2)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和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因素。此外,從動作上來講,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復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市面上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適,練後精神煥發,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練者高度的情緒性與興趣濃厚的證明。情緒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極重要的意義。國外一位醫學專家說過:"提高了患者的情緒,就等於將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說明,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的作用。
㈢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的主要招式
江湖有言:「教拳不教樁,傳拳不傳胯」;可見站樁和練胯的重要性。筆者練拳多年,總結出了一點門道:練拳應該從下往上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先站樁練腿力,等站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開始練胯,然後到腰,最後到肩膀到肘,然後手才能發力。這個順序是不可顛倒的,否則你就會走很多彎路。
定步雲手涮胯跟一般的定步雲手只有一點點區別,就是步子開到盡可能大,臀部要平行於膝蓋或者低於膝蓋(這不叫盪襠,這是練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盡快把胯練開、練活。
1、預備式
雙腳並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中指在褲縫的位置,沉肩墜肘,下頜微收,脖子輕貼衣領之意,兩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猶如嘆氣時的狀態。眼睛自然平視。耳聽身後。
2、起勢
雙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內收,身體猶如微微鞠躬狀,力量在兩大腿上,雙手同時從體側向身體前方微雙順纏提起,然後身體微微左轉,右手繼續微微順纏在體前中心線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時向前按出在中心線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聽身後。
3、開式
身體微微右轉、右掌同時逆纏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時微順纏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微微提起以腳跟里側輕貼地向左側磴出,要盡可能的把步子開大,盡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於膝蓋。眼看左側磴腳的方向。耳聽身後。
4、正式
(一)身體微微右轉,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順纏打開,同時雙手在整體松沉的基礎上自然外棚。 (二)身體右轉,同時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時穿左掌,沉右掌,兩手如同抱球狀,右掌至中心線下頜的高度,左掌至肋間臍部略偏上,兩手心斜相對。
(三)身體左轉,左掌同時逆纏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陽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與右小臂的方向一致,不可夾或架。
(四)身體微微左轉,同時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順纏打開,雙手在整體松沉的基礎上微微自然外棚;
(五)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時身體繼續微微左轉,同時穿右掌沉左掌,兩掌心斜相對如同抱球狀,右手在中心線下頜的高度,左手在肋間肚臍偏上一點的高度。
(六)身體右轉,同時右掌逆纏向右太陽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勁力方向與左小臂一致,不可夾,不可架。
如此反復練習,重心左右移動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組為度。堅持練習,可以快速把胯練開,練活。 前面講過了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定步雲手涮胯,接下來講講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太極尺功活腰。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長腿力階段,這一階段得靠站樁,站板凳樁、無極樁等等;第二是開胯、活胯階段,這一階段最好是練定步雲手涮胯;第三是活腰、合腰階段,這一階段得靠太極尺輔助訓練。當然筆者不排除有其他的分法和方法,這些方法只是筆者本人覺得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願與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第二階段是最辛苦的階段,這兩個階段練好了,到了第三階段你基本上就可以體會到苦盡甘來的感覺。可惜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是找不到正確方法,一直在第一、第二階段停止不前,這就他們所謂的「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只要方法對了,肯吃苦,太極拳跟任何武術一樣都是可以在同樣的時間里出功夫的,而且可能更快。
這幾個階段是無法跨越的,如果有哪怕一個階段的基礎沒打好,太極拳別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也出不了功夫。當然養生的另外,但是如果養生的能稍微吃點苦,身體會好得更快,養生效果會更好。
太極尺有好幾種練法,每一種練法都有不同的作用,這里我們只講講中國太極功夫網裡面王敏夫老師傳授的最常練的活腰方法。
1、預備式
兩腳水平打開大概兩步的距離,半蹲,雙手向上托起太極尺到胸前高度。重心在兩腿中間。沉肩墜肘,下頜微收,眼睛自然平視。耳聽身後。
2、左式
(一)身體微微右轉,右手往上、往裡擰。同時右膝微微順纏打開,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左腰下沉。
(二)重心繼續左移,身體左轉,右手向下擰至肚臍高度,左手往裡裹,右腰下沉。
3、左回式
左膝微微順纏打開,重心微微右移,右手回到預備式位置。
4、右式
(一)左手往上、往裡擰。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右腰下沉。
(二)身體右轉,重心繼續右移,左手向下擰至肚臍高度,右手往裡裹,左腰下沉。
5、右回式
右膝微微順纏打開,重心微微左移,右手回到預備式位置。
然後再到左式,如此循環。
此太極尺練法主要是訓練腰胯一體,初學者經常是扭著腰,腰胯沒有一起動,有時候胯動腰不動,有時候腰動胯沒動,這樣打出的勁力是不整的,沒有殺傷力。只有把腰胯練到一體了,發出的力才透,才整。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太極尺功可以跟第二階段定步雲手涮胯交叉著練,只要架子放低一點,此功法同樣對開胯、活胯有顯著作用。 有了前面的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定步雲手涮胯和太極尺功活腰基礎後就可以開始練習太極球功。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太極球功也有好幾種練法,每種練法都有自己的功用,這里只介紹一下陳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太極球功常練的兩種方法:
拋球
1、兩腳打開大概與肩膀同寬,膝蓋微曲,含胸收腹,氣沉丹田,雙手抱起太極球在肚臍高度。
2、蓄力,雙手垂直往上拋出太極球。注意:胯一定要放鬆,感覺力從地起,通過大腿到腰,再從手發出去;主要是用腰力,手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另外不要憋氣,初練此功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
3、待太極球落到一定高度雙手順勢把球接住,回到肚臍高度。再重復拋出。
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砸傷自己的手腳,太極球拋出的高度要根據個人功力的深厚而定,太極球的大小、重量也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此功法主要是練習腰的發力,是陳式太極拳最常練的發力方法之一,堅持練習可以快速增長腰力。
前後運球
1、兩腳大步打開,半蹲,兩手掌心相對夾住太極球在胸前高度(注意,不是兩手向上托住太極球,而是兩手心相對把球夾住,這樣夾住的目的是起到鍛煉手臂的作用),先吸一口氣,沉肩墜肘,呼氣時把太極球水平向前推出。
2、吸氣,同時把太極球收回。呼氣時再把太極球推出,如此一呼一吸,一出一回反復練習。注意,練習時動作要盡可能的慢,推出太極球時兩手要盡可能往前推伸直。
此功法對鍛煉臂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對開肩也很有幫助。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太極球功是在練習者腰胯有了一定基礎後才開始練習的,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容易練出死力。
另外筆者不太喜歡用鋼制的那種太極球,太硬了,容易摔壞。筆者家裡用的是一個裡面灌滿細沙的籃球,大概有13公斤重,手感還不錯,大家可以拿一個舊的或者買一個新的籃球,在氣嘴那個地方鑽一個孔(其實就是把氣嘴往球肚裡面捅進去就自然有一個孔了,很簡單),然後往裡面慢慢灌沙子,最後再用東西把孔堵住,一個完美的太極球就做好了。
步法
陳式太極拳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和橫開步三種。步法靈不靈活關繫到你能不能搶佔先機,克敵制勝,所以步法在太極拳的訓練中,甚至在所有武術的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講講由泓力太極養生俱樂部總教練王敏夫老師傳授的陳氏太極拳三種基本步法的練習方法:
上步
1、 兩腳並攏站立,兩手自然放在大腿兩側,放鬆身體。
2、 身體右轉,右腳隨著身體以腳跟為軸,前腳掌貼著地面向外旋轉45度,身體的方向跟腳尖方向一致。
3、 重心右移,提左腳到膝蓋的高度,同時身體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與右腳成90度方向)蹬左腳,注意:蹬腳的時候是腳跟里側貼著地面蹬出去。
4、 身體左轉,轉到不得勁的時候,左腳以腳跟為軸,前腳掌貼著地面向外旋轉到左前方45度方向。
5、 重心左移,收右腳,身體下沉,向右前方45度方向蹬右腳,注意:同樣是腳跟里側貼著地面蹬出。
6、 身體右轉,轉到不得勁的時候,右腳以腳跟為軸,前腳掌貼著地面向外旋轉到右前方45度方向。
7、 重心右移,收左腳,身體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腳,注意:腳跟里側貼著地面蹬出。然後再接著第4個步驟,如此循環練習。
退步
1、 兩腳並攏站立,兩手自然放在大腿兩側,放鬆身體。
2、 兩腳微微虛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腳大腳趾一側貼著地面向後蹬出一步的距離,兩腳外側大概與肩膀同寬。
3、 重心右移,左腳小腳趾一側貼著地面收回到右腳旁邊。
4、 左腳大腳趾一側貼著地面向後蹬出一步距離,兩腳外側大概與肩膀同寬。
5、 重心左移,右腳小腳趾一側貼著地面收回到右腳旁邊。
6、 右腳大腳趾一側貼著地面向後蹬出一步距離,兩腳外側大概與肩膀同寬。然後再接著第3個步驟,如此循環練習。
橫開步
1、 兩腳並攏站立,兩手自然放在大腿兩側,放鬆身體。
2、 兩腳虛膝下蹲,重心偏右,提左腳,身體下沉,同時左腳腳跟里側貼著地面向左橫蹬。
3、 右膝微微順纏打開,同時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襠走下弧線,順勢把右腳收到左腳旁邊。
4、 左腿合住勁,身體下沉,同時右腳腳跟里側貼著地面向右橫蹬。
5、 左膝微微順纏打開,同時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襠走下弧線,順勢把左腳收到左腳旁邊。
6、右腿合住勁,身體下沉,同時左腳腳跟里側貼著地面向左橫蹬。然後再接著第3個步驟,如此循環練習。
㈣ 太極拳的基礎是
1、理論基礎:武當太極拳是以道家的吐納、咽津、導引圖、龍守、虎引、龜咽、蛇曲等仿生與功法,溶健身、技擊與意念活動為一體而發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當太極拳的核心。道教歷來重視養生延壽、修道成仙、追求「長生不老」。其修煉宗旨是「法天貴真、靜觀天道」,並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融為一體。「重人貴生」是道教的精義,極為重視今生,認為生長、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體。養生術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2、動作特點: (1) 身心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也是人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有關太極拳的書可謂汗牛充棟,其中談論放鬆的比比皆是,從頭發到腳趾都有許許多多的規矩,使初學者茫然,也使練拳多年者無所適從。如何放鬆呢?多年的練習使我體會到: 一、要松胯。松胯則襠圓,下肢運轉靈活,進退不僵滯,腰轉自如。松胯不是架勢低,架高一樣松,一樣運轉靈活,架低胯不松,則運轉不靈。有些練習者動作來回盪動,就是胯沒松好,變化不能直接從轉動中形成,只好在往復盪動中移動重心,從而實現招式的變化。這個毛病很普遍,練習者應注意克服。 二、要松肩。肩松則上肢靈活反應快,而且氣血易達指尖,從而改善微循環,達到健身之目的。太極拳名家陳鑫先生雲:?°(肩)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伸屈,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系於此。此肱之樞紐,靈動所關,不可不知。 (2)動靜結合,內外兼修的武當太極拳強調自然、注重養氣。尤其是內丹術、導引術、吐納術等「效法自然」。如野馬分鬃、抱虎歸山、猿猴獻果、倒攆候等作為仿生取象,都是為了「養生之道」。《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不僅要征服自然,而更重要是自己融於自然,歸於自然,以自然養生。 3、對身心健康的作用: (1)太極拳的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來,太極拳明顯地向著養生保存健和醫療體育的方向發展。例如:放慢練拳的速度、降低運動的難度和強度,以及強調架式高低和運動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時而異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傾斜。但與此同時,它依舊保持了健身、娛身、壽身、醫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練拳煉人,拳練一生。」 (2)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和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因素。此外,從動作上來講,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復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市面上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適,練後精神煥發,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練者高度的情緒性與興趣濃厚的證明。情緒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極重要的意義。國外一位醫學專家說過:"提高了患者的情緒,就等於將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說明,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的作用。
㈤ 太極拳最基本的動作是什麼有什麼要領謝謝
前面那位朋友說的好,太級拳練習多了,就要多向「穩」這個字努力:心態要穩,打拳的招式要穩。做到心無雜念,心如止水;做到招招「穩」「緩」,腰、腳、手和脊髓並用,每招每式都能穩當如泰山,沒有絲毫晃動。
這個「穩」,是要自己慢慢嘗試,多多想問題,不要心急,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口氣吃不成大胖子。
我是練習二年多,才明白這個「穩字」
再說說我一個心得:太極拳,可與練脊髓同步。一個簡單的方法,練太極拳要注意脊髓的動作。 也可以單獨學習練習脊髓的功夫,如脊髓氣化功。
下面我將我一些心得與朋友分享:
太極拳有很多套路,多的可到100多式,每式又有幾個招式組成
少的,精減的太極拳,只有幾式,如楊式太極八式
太極是運動中的內家拳,通過招式與自己想像中的內氣結合的拳法;所以不同於如佛教的靜內功,就靠打坐不動來煉內勁。
太級拳修煉目標:心如止水,以圓卸力,攻守合一,鋼柔並濟,以氣御力。
這是練太級要達到的程度(個人認為)
太極的基本心法:虛靈透頂,氣沉丹田,脊髓中正,沉肩墮肘,雙腳與肩同寬。
這是練太極拳之前做好的准備動作。
至於太極拳的招式,就要自己去想辦法去學了:買書和向師傅學習也是一種方法。白鶴亮翅,肘底看錘,攬雀尾,撇身錘......都是太極里的一些招式
太級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即可煉心,又可煉體,可以調節身體,更勝於外家拳。
㈥ 初學太極拳,該學哪一種阿
如果只是為了強身健體學簡化套路不錯,有24式,42式,88式,64式,108式等等。如果是要用於防身,建議學正規的套路,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等,每種都有各自的特點,如陳式以剛為主,有炮拳震腳;孫式走架靈活,多起跳騰挪。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性格選擇合適的套路學習。實在不行就學太極拳的祖宗——武當太極拳,不過它比其他太極套路都長,要很有耐心才學得下來。學好太極拳之後,要想用於實戰,還要學推手。把推手學好了,再自己慢慢把太極拳套路拆開,融入推手之中,就大功告成了。
㈦ 初學太極拳學什麼好
這就看你的身體素質了,如果年輕身體健康可以練練陳式太極拳,能夠強壯筋骨,而且還能夠提高身體的靈敏度。如果是體質不好,想通過打太極拳增強體質,那最好練楊式太極拳,因為它緩慢柔和,全身放鬆,安靜祥和,對氣血下行很有幫助。為什麼讓氣血下行呢?因為人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上逆所導致的,使氣血下行能夠調節人體生理,使的疾病慢慢恢復,最後痊癒。
㈧ 太極拳的基礎功都有哪些
要化掉僵硬的感覺,我自己的體會是,練拳時如清風撫柳,手臂、周身只是只是存有保持位置的必要的力。立身中正,身軀就像樹干,手臂就像柳梢,(也許這么比喻不大合適),如打「雲手」時,公園里很多人只是手或者手+上身在那個「劃來劃去」,我的感覺是出腳同時雙手上下互換,移動重心同時要跨處折疊,同時兩臂基本保持與身體的相對位置,隨身體一起旋轉移動,到末梢時,上手像有慣性一樣繼續放遠放長,然後劃弧線雙手互換位置,同時跟腳,然後反向「雲」。
我覺得練這個動作的時候織機最有放鬆的感覺。由於水平有限,兩腿的放鬆尚未體會出來。
至於你說的那個對抗時候和別人硬抗,我覺得是你對太極理解不夠吧。雖然我現在理解也不算深,不過也希望把自己的心得拿出來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教。
我在看李連傑的《太極張三豐》時,那一幕:張君寶把球旋轉著扔到飯桌上,然後球彈開了碗筷,老道扔杯子過來,也被彈開。看了多少遍以後,偶然一次機會,想到「棚勁不丟」又想到看太極單推手的時候是以圓的形式化解對方來勁,於是我也像你一樣試著讓朋友推來,然後織機模仿「球」在哪碰到力量後快速旋轉,結果……顯而易見,自己沒能化解來勁。
後來在公園偶遇「名師」看老師表演「粘」,右手與老師手背相貼,任織機如何動,就是脫不開,後來老師講,除了用「寸勁」,猛地躲開,否則就這么粘著。這是一門感覺和放鬆的功夫,是圓的功夫。繼續下去的話不知道還要寫多少。說了一些自己的得與失,總結一下。
動作往圓滑處打不會有錯的,拳普雲:勿有凹凸處,勿有缺陷出。簡單理解就是動作要把「圓」劃的飽滿,不能癟一塊或者運動路線~~~~(不會表達了,自己理解,或者翻看《太極拳全書》吧)
放鬆這是看《太極拳傳真》里理解的。「用意而不用力」不是不用力,練拳時必要的維持動作姿勢的力還是要的,不然人就軟在哪裡了。但是不要使肌肉緊張,我覺得最簡單的就是,你可以使勁握拳,也可以不使勁,姿勢輕輕地使手掌握在一起,保持一個拳頭的性狀,後者便是松。練拳時,周身都達到這個境界就是目標了……(呵呵,可惜我只手臂、驅趕做到了,兩腿到現在未能領悟)
至於對抗,我也沒有得到真傳,也只是在參考「太極拳論——王宗岳」裡面的在理解,比如「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在先;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就是說得他快,我也快,他慢我也慢,你不用力我也不用力,但是我在感覺你的力,尋找你的力,你有力我也有力,但由於我一直在感覺你的力,所以你想用力的時候,我可以在你之前就開始用力化解你的力,或者借你的力來打你。
最後,我只知道一門基本功,「太極無極樁」,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起勢時,雙手緩慢側平舉,與肩同高後向胸前匯攏(類似太極起勢的姿勢的位置),兩臂緩慢下落,雙手臂成環裝,似抱圓球,五指相對,手臂下落同時兩膝微曲(合適位置即可)。最終落至腹前,掌心對准臍下三寸的丹田,閉目,舌尖頂上顎。呼吸深長,腦中感覺自己周身放鬆,最後心無旁騖。時間可從7~8分鍾開始,長到……隨便。最後男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掌心相對貼與丹田處,女的手掌位置相反。
以上內容均為自己原創,僅供參考,請勿轉帖。
㈨ 最常見太極拳是哪種多少式練哪種最好
若說練習人數最多的應屬楊式,大開大合,運動量適中
另外常見的有陳氏,最初的太極套路,保留了一些發力動作,當年楊露禪先學陳式,後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創楊式
楊氏後出現孫式,講究步伐靈活;吳式,講究導引化解;武氏,(對不起,特點忘了)等
陳式老架的發力動作比較難學,練著比較苦,不想用來打架的話建議學楊氏,看盤就行
楊氏傳統套路103式(實際上有很多重復動作,記住二十幾個動作在重復就行了)不過也別小看,需要少許毅力的,簡化後有49式(但沒減動作,難度和103式一樣)
要求簡單可以考慮國標,比如競賽套路42式,簡化套路24式等,都是國家體委簡化的,基本以楊式太極為基礎,不過動作連接的合理性上要比幾代人總結的傳統套路差一些了
還可以考慮陳式8式,陳正雷在老家基礎上化簡的,保留了陳式的意境
學陳式的話最好有師傅,我幾年前在北海有一個師傅可以幫你找找,教陳式和呼雷的,不過別跟他提8式
最後,強烈建議你學楊氏103式,既然學了就弄個專業點的,又不會太難
㈩ 最常見的太極拳
最常見的是楊式,大規模表演的是二十四式,一般說來一個月可以學會,打得好壞就因人而異了。運動天賦的是相對的,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的天賦,如速度、力量、耐力、爆發力、平衡性、柔韌性等等。太極拳需要腿部力量和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