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計算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一、在講什麼是雲計算之前,先思考下我們為什麼需要「雲」「雲計算」
如今越來越多的應用正在遷移到「雲」上,如我們生活中接觸的各種「雲盤」存儲。實際上,「雲」並不新潮,已經持續了超過10年,並還在不斷擴大到所有領域。可預見的事:下一個10年中,幾乎所有的應用都會部署到雲端,而它們中的大部分都將直接通過你手中的移動設備,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為什麼會需要「雲」?
傳統的應用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戶,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需要更加穩定安全等等,而為了支撐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企業不得不去購買各類硬體設備(伺服器,存儲,帶寬等等)和軟體(資料庫,中間件等等),另外還需要組建一個完整的運維團隊來支持這些設備或軟體的正常運作,這些維護工作就包括安裝、配置、測試、運行、升級以及保證系統的安全等。便會發現支持這些應用的開銷變得非常巨大,而且它們的費用會隨著你應用的數量或規模的增加而不斷提高。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在那些擁有很出色IT部門的大企業中,那些用戶仍在不斷抱怨他們所使用的系統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對於那些中小規模的企業,甚至個人創業者來說,創造軟體產品的運維成本就更加難以承受了。
所以,雲計算,應運而生——更大、更快、更強
針對上述問題解決方案便是「雲計算」!將應用部署到雲端後,可以不必再關注那些令人頭疼的硬體和軟體問題,它們會由雲服務提供商的專業團隊去解決。使用的是共享的硬體,這意味著像使用一個工具一樣去利用雲服務(就像插上插座,你就能使用電一樣簡單)。
只需要按照你的需要來支付相應的費用,而關於軟體的更新,資源的按需擴展都能自動完成。
二、形象點來說說「雲計算」
【1】 水龍頭觀點論:
當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我只需要操心交水費就是了!
當你需要用一個軟體時,你不用跑去電腦城,打開應用商店,它就下載下來了,你只需要交錢就是了;
當你想看報紙的時候,你不用跑去報刊亭,只要打開頭條新聞,新聞唾手可得;
當你想看書的時候,你不用跑去書城,只需要打開閱讀軟體,找到這樣的一本書,在手機上閱讀;
當你想聽音樂的時候,你不用再跑去音像店苦苦找尋CD光碟,打開音樂軟體,就能聆聽音樂;
雲計算,像在每個不同地區開設不同的自來水公司,沒有地域限制,優秀的雲軟體服務商,向世界每個角落提供軟體服務——就像天空上的雲一樣,不論你身處何方,只要你抬頭,就能看見!
【2】葷段子觀點論:
網上很流行的一種比喻:男人找個女友或老婆是自建私有雲,單身約炮或者到娛樂場所消費是公有雲服務,按需使用並可彈性擴容,已婚男人找二奶小蜜則屬於混合雲。
這種解釋方式對男人比較適用,通常稍微一解釋就心領神會!
【3】共享單車-滴滴出行論:
出行需要用車,雲計算或者雲服務好比乘坐計程車或專車快車共享單車,隨時需要隨時用,按用量(路程)付費即可。
自己買車開車是混合雲,車是自己的,出去付費停車或加油相當於部分使用公有雲,而亞馬遜或微軟雲在國內跟黑車差不多被政策限制
【4】一日三餐吃貨論:
餓了要吃飯,在家裡自己做飯屬於自建私有雲,需要建造廚房購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等,吃完飯還需要自己刷鍋洗碗等運維工作,費時費力;
外面餐館提供的就相當於公有雲服務,按需胡吃海塞吃完結賬抹嘴走人,餐館後廚如何安排做菜順序並加快出菜速度就是負載均衡和虛擬化概念;
請廚師到家裡上門做飯則屬於典型的混合雲,在資產安全的情況下有限使用公有雲。
三、「雲計算」的五大特點
大規模、分布式
「雲」一般具有相當的規模,一些知名的雲供應商如Google雲計算、Amazon、IBM、微軟、阿里等也都擁能擁有上百萬級的伺服器規模。而依靠這些分布式的伺服器所構建起來的「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虛擬化
雲計算都會採用虛擬化技術,用戶並不需要關注具體的硬體實體,只需要選擇一家雲服務提供商,注冊一個賬號,登陸到它們的雲控制台,去購買和配置你需要的服務(比如 雲伺服器,雲存儲,CDN等等),再為你的應用做一些簡單的配置之後,你就可以讓你的應用對外服務了,這比傳統的在企業的數據中心去部署一套應用要簡單方便得多。而且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你的PC或移動設備來控制你的資源,這就好像是雲服務商為每一個用戶都提供了一個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一樣。高可用性和擴展性
那些知名的雲計算供應商一般都會採用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基於雲服務的應用可以持續對外提供服務(7*24小時),另外「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按需服務,更加經濟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服務,甚至可以按使用量來進行精確計費。這能大大節省IT成本,而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安全
網路安全已經成為所有企業或個人創業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企業的IT團隊或個人很難應對那些來自網路的惡意攻擊,而使用雲服務則可以藉助更專業的安全團隊來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2. 什麼是雲計算通俗點
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XenSystem,以及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種「雲計算」的應用服務范圍正日漸擴大,影響力也無可估量。
(2)什麼是雲計算的基礎擴展閱讀:
雲計算簡化了軟體、業務流程和訪問服務。比以往傳統模式改變的更多,這是幫助企業操作和優化他們的投資規模。這不僅是通過降低成本,有效的商業模式,或更大的靈活性操作。有很多的企業通過雲計算優化他們的投資。在相同的條件下,企業正擴展到更多創新與他們的IT能力,這將會幫助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企業使用雲計算(包括私人和公共)來補充他們的內部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專家預測,這些服務將優化業務流程的性能。採用雲服務是一個新開發的業務功能。在這些情況下,按比例縮小兩者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共同的特點。
有越來越多將組織設計作為雲計算遷移的元素。這僅僅意味著需要優化雲的經歷是那些將優先採用雲技術的企業。這是一個趨勢,預計增長更隨著雲計算的擴展到不同的行業。
3. 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體和數據的能力。
對於雲計算,
李開復(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錢庄。
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後來有了錢庄,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渠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一樣。
「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路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藉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雲」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4. 學習雲計算需要有什麼樣的基礎
雲計算和大數據都屬於互聯網催生的新專業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有三大點:
⑴虛擬化技術:雲計算的虛擬化技術不同於傳統的單一虛擬化,它是涵蓋整個IT架構的,包括資源、網路、應用和桌面在內的全系統虛擬化,它的優勢在於能夠把所有硬體設備、軟體應用和數據隔離開來,打破硬體配置、軟體部署和數據分布的界限,實現IT架構的動態化,實現資源集中管理,使應用能夠動態地使用虛擬資源和物理資源,提高系統適應需求和環境的能力。
對於信息系統模擬,雲計算虛擬化技術的應用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提高資源利用率並降低 成本,更大的意義是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眾所周知,信息系統模擬系統是一種具有超大計算量的復雜系統,計算能力對於系統運行效率、精度和可靠性影響很大,而虛擬化技術可以將大量分散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計算能力,整合到計算高負荷的計算機或伺服器上,實現全網資源統一調度使用,從而在存儲、傳輸、運算等多個計算方面達到高效。
⑵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信息系統模擬系統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處在多節點並發執行環境中,要保證系統狀態的正確性,必須保證分布數據的一致性。為了分布的一致性問題,計算機界的很多公司和研究人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協議,這些協議即是一些需要遵循的規則,也就是說,在雲計算出現之前,解決分布的一致性問題是靠眾多協議的。但對於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來說,無法保證各個分系統、子系統都使用同樣的協議,也就無法保證分布的一致性問題得到解決。雲計算中的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圓滿解決了這一問題。Google公司的Chubby是最著名的分布式資源管理系統,該系統實現了Chubby服務鎖機制,使得解決分布一致性問題的不再僅僅依賴一個協議或者是一個演算法,而是有了一個統一的服務(service)。
⑶並行編程技術:雲計算採用並行編程模式。在並行編程模式下,並發處理、容錯、數據分布、負載均衡等細節都被抽象到一個函數庫中,通過統一介面,用戶大尺度的計算任務被自動並發和分布執行,即將一個任務自動分成多個子任務,並行地處理海量數據。
對於信息系統模擬這種復雜系統的編程來說,並行編程模式是一種顛覆性的革命,它是在網路計算等一系列優秀成果上發展而來的,所以更加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SOA)技術。可以預見,如果將這一並行編程模式引入信息系統模擬領域,定會帶來信息系統模擬軟體建設的跨越式進步。
如果你想要專業的學習雲計算,更多需要的是付出時間和精力。課工場的課程很不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去實地看一下,先好好試聽之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只要努力學到真東西,前途自然不會差。
5. 雲計算是學什麼
1、雲計算基礎。
學完此階段可對Linux系統進行基本的管理操作、可以在Linux系統中配置部署域名解析服務、能夠在Linux系統中配置LAMP架構的網站服務;可以根據網路協議准確判斷error的位置、可以在交換機上進行VLAN的劃分、可以利用抓包工具分析網路數據。
2、雲計算高級。
學完此階段可以使用awkorsed在命令行中處理文本文件、實現伺服器的初始化、批量傳輸文件、編寫運維工具;可以搭建MySQL主從復制的架構實現數據實時備份、可以運維MySQL組建的集群、能夠實現數據可視化操作。
3、雲計算項目。
當前企業招聘的是理論與實戰兼備的精英,千鋒完全從企業需求出發,增加信息安全、安全防禦和黑客技術講解,學完可以做網站的容災策略,保證服務的在線率、利用Nginx緩存加快用戶訪問網站的速度、提高網站的並發量。
就業前景:
雖然整體的就業前景比較廣闊,但是當前雲計算的整體普及程度並不高,而且目前很多大型企業對於招聘也有學歷上的要求(本科),這也會限制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對於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學生來說,還需要重視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除了要重視雲計算相關知識的學習,還可以適當擴展自身的知識面,尤其要重視程序設計能力的提升,這也會明顯擴展自身的就業渠道。
6. 請問雲計算的基礎是什麼啊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狹義雲計算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資源;廣義雲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雲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路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雲計算的產業三級分層:雲軟體、雲平台、雲設備。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上海瑭錦這方面技術服務不錯
雲計算常與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的一種,由一群鬆散耦合的計算機集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常用來執行大型任務)、效用計算(IT資源的一種打包和計費方式,比如按照計算、存儲分別計量費用,像傳統的電力等公共設施一樣)、自主計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相混淆。
事實上,許多雲計算部署依賴於計算機集群(但與網格的組成、體系機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也吸收了自主計算和效用計算的特點。
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7. 雲計算的網路基礎是什麼
雲計算基礎設施是內部系統和公共雲之間的軟體和硬體層,其融合了許多不同的工具和解決方案,是成功實現雲計算部署的重要系統。
解釋原因:
雲計算基礎設施的組件通常分為三大類:計算、網路和存儲。
計算:執行雲系統的基本計算。這幾乎總是虛擬化,因此可以移動實例。
網路:通常是商用硬體運行某種軟體定義網路(SDN)軟體來管理雲連接(有關網路的更多信息,請參見下文)。
存儲:通常是硬碟和快閃記憶體存儲的組合,旨在在公共雲和私有雲之間來回移動數據。
存儲是雲基礎架構與傳統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相分離的地方。雲基礎架構通常使用本地連接的存儲而不是存儲區域網路上的共享磁碟陣列。AWS,Azure和Google等雲服務提供商對SSD存儲的收費高於硬碟存儲收費。
雲存儲還使用為不同類型的存儲方案設計的分布式文件系統,例如對象,大數據或塊存儲。使用的存儲類型取決於企業需要處理的任務。關鍵點:雲存儲可以根據需要擴展或縮減。
雲計算基礎設施是任何平台和應用程序的基礎。諸如筆記本電腦、電話或伺服器之類的連接設備在這個更大的雲計算系統中傳輸數據。
雲計算主要解決問題:在傳統的IT基礎設施中,一切都與伺服器相關聯。企業的存儲數據位於特定存儲陣列上。應用程序在專用物理伺服器上,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那麼企業的工作就會停止。在雲計算基礎設施中,因為一切都是虛擬化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與特定的物理伺服器相關聯。這適用於服務和應用程序。人們是否認為當登錄網站或者郵箱時,每次都登錄到同一台物理伺服器?並不是,它可能是數據中心幾十個虛擬化伺服器之一。
8. 學雲計算需要具備什麼基礎
雲計算發展至今,已歷經十年之久。如今的雲計算,從技術種類,功能產品,到行業和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愛好者對雲計算的認知和需求,也從當年的粗淺概念,發展到渴望深度探索的階段。
因廣大愛好者個人能力的不同,另外個人的技術水平也有不同。
下面以初學者和雲計算工程師兩個方面給一些建議。
如果您是一個未曾進行雲計算相關的工作的人,需要學習雲計算,就要具備操作系統,網路,應用服務等知識。市面上實現雲計算的廠商已經有很多了。商業陣營的微軟,IBM,谷歌,VMWARE,華為,都有非常成熟的產品。如果資金充裕,購買任意一款雲產品,您就會得到非常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開個玩笑,一般也買不起啊)如果您只是一個普通愛好者,我建議選擇開源陣營的KVM,XEN,OPENSTACK,DOCKER等技術入手,因為他們的開源(免費)特性,所以近些年來廣泛受到各大IT互聯網公司和愛好者的熱捧。
學習開源陣營的雲計算技術,要從Linux系統的管理和使用的角度進入學習(20天左右),以及小部分的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5天左右),為雲中的虛擬網路技術打下基礎。隨後還要對SHELL開發,資料庫系統有一定的了解(10天左右)。這個時候,就有條件可對核心的雲計算技術開展全面的學習了。如:KVM,OPENSTACK,DOCKER容器,等雲技術(20天)掌握其中的架構,功能角色以及Iaas,Paas,Saas層級分類,掌握私有雲的部署和運維能力。
如果您是一個已經參加相關工作的人士,對上述內容多少有些了解。那對您的建議是,在精通上述內容的同時,還需要對Python這門語言進行深入學習,能夠在雲平台上,對雲計算服務,容器服務,集群服務,緩存等常用伺服器,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工作,以及二次開發工作。這才能算上一個比較全面的雲計算專家。因為你將面對的不在是過去的獨立伺服器,機房,設備。而是數以萬計的計算機,並分布在不同城市或國家的雲計算系統,進行全方位高效穩定的管理工作。
9. 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1](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2]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3]目前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中文名雲計算外文名Cloud Computing 目錄1背景2特點3概念4簡史5演化6影響▪ 軟體開發的影響▪ 對軟體測試的影響7服務形式▪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PaaS:平台即服務▪ SaaS:軟體即服務8應用▪ 雲物聯▪ 雲安全▪ 雲存儲▪ 雲游戲▪ 雲計算與大數據9隱私10技術11相關問題12發展 1背景編輯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伺服器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巨變。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4]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2特點編輯雲計算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被普遍接受的雲計算特點如下:(1) 超大規模「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2) 虛擬化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3) 高可靠性「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4) 通用性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5) 高可擴展性「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6) 按需服務「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7) 極其廉價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8) 潛在的危險性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對於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特別象銀行這樣持有敏感數據的商業機構)對於選擇雲計算服務應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5]3概念編輯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style of computing in which dynamically scalable and often virtualized resources are provided as a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XenSystem,以及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種「雲計算」的應用服務范圍正日漸擴大,影響力也無可估量。由於雲計算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大數據處理需求的不斷擴大,用戶對性能強大、可用性高的4路、8路伺服器需求出現明顯提速,這一細分產品同比增速超過200%。IBM在這一領域佔有相當的優勢,更值得關注的是,浪潮僅以天梭TS850一款產品在2011實現了超過15%的市場佔有率,以不到1%的差距排名IBM,HP之後,成為中國高端伺服器三強。目前浪潮斥資近十億元研發的32路高端容錯伺服器天梭K1系統尚未面世,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挖掘。原文: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雲計算常與網格計算、效用計算、自主計算相混淆。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的一種,由一群鬆散耦合的計算機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計算機,常用來執行一些大型任務;效用計算:IT資源的一種打包和計費方式,比如按照計算、存儲分別計量費用,像傳統的電力等公共設施一樣;自主計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計算機系統。事實上,許多雲計算部署依賴於計算機集群(但與網格的組成、體系結構、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徑庭),也吸收了自主計算和效用計算的特點。4簡史編輯1983年,太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提出「網路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Amazon)推出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務。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雲端計算」源於Google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亞所做的「Google 101」項目。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推廣雲計算的計劃,這項計劃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計算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本,並為這些大學提供相關的軟硬體設備及技術支持(包括數百台個人電腦及BladeCenter與System x伺服器,這些計算平台將提供1600個處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開放源代碼平台)。而學生則可以通過網路開發各項以大規模計算為基礎的研究計劃。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灣啟動「雲計算學術計劃」,將與台灣台大、交大等學校合作,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快速將雲計算技術推廣到校園。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布將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為中國的軟體公司建立全球第一個雲計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爾宣布一項涵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聯合研究計劃,推出雲計算研究測試床,推進雲計算。該計劃要與合作夥伴創建6個數據中心作為研究試驗平台,每個數據中心配置1400個至4000個處理器。這些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Steinbuch計算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賓分校、英特爾研究院、惠普實驗室和雅虎。2008年8月3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信息顯示,戴爾正在申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商標,此舉旨在加強對這一未來可能重塑技術架構的術語的控制權。2010年3月5日,Novell與雲安全聯盟(CSA)共同宣布一項供應商中立計劃,名為「可信任雲計算計劃(Trusted Cloud Initiative)」。2010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爾等支持廠商共同宣布「OpenStack」開放源代碼計劃,微軟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與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2011年2月,思科系統正式加入OpenStack,重點研製OpenStack的網路服務。5演化編輯雲計算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才發展到現在這樣比較成熟的水平,這四個階段依次是電廠模式、效用計算、網格計算和雲計算。電廠模式階段:電廠模式就好比是利用電廠的規模效應,來降低電力的價格,並讓用戶使用起來更方便,且無需維護和購買任何發電設備。效用計算階段:在1960年左右,當時計算設備的價格是非常高昂的,遠非普通企業、學校和機構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產生了共享計算資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慧之父麥肯錫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效用計算」這個概念,其核心借鑒了電廠模式,具體目標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伺服器、存儲系統以及應用程序來共享給多個用戶,讓用戶能夠像把燈泡插入燈座一樣來使用計算機資源,並且根據其所使用的量來付費。但由於當時整個IT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強大的技術還未誕生,比如互聯網等,所以雖然這個想法一直為人稱道,但是總體而言「叫好不叫座」。網格計算階段:網格計算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把這些部分分配給許多低性能的計算機來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攻克大問題。可惜的是,由於網格計算在商業模式、技術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並沒有在工程界和商業界取得預期的成功。雲計算階段:雲計算的核心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非常類似,也是希望IT技術能像使用電力那樣方便,並且成本低廉。但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不同的是,現在在需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同時在技術方面也已經基本成熟了。6影響編輯軟體開發的影響雲計算環境下,軟體技術、架構將發生顯著變化。首先,所開發的軟體必須與雲相適應,能夠與虛擬化為核心的雲平台有機結合,適應運算能力、存儲能力的動態變化;二是要能夠滿足大量用戶的使用,包括數據存儲結構、處理能力;三是要互聯網化,基於互聯網提供軟體的應用;四是安全性要求更高,可以抗攻擊,並能保護私有信息;五是可工作於移動終端、手機、網路計算機等各種環境。雲計算環境下,軟體開發的環境、工作模式也將發生變化。雖然,傳統的軟體工程理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但基於雲平台的開發工具、開發環境、開發平台將為敏捷開發、項目組內協同、異地開發等帶來便利。軟體開發項目組內可以利用雲平台,實現在線開發,並通過雲實現知識積累、軟體復用。雲計算環境下,軟體產品的最終表現形式更為豐富多樣。在雲平台上,軟體可以是一種服務,如SAAS,也可以就是一個Web Services,也可能是可以在線下載的應用,如蘋果的在線商店中的應用軟體,等等。[6]對軟體測試的影響在雲計算環境下,由於軟體開發工作的變化,也必然對軟體測試帶來影響和變化。軟體技術、架構發生變化,要求軟體測試的關注點也應做出相對應的調整。軟體測試在關注傳統的軟體質量的同時,還應該關注雲計算環境所提出的新的質量要求,如軟體動態適應能力、大量用戶支持能力、安全性、多平台兼容性等。雲計算環境下,軟體開發工具、環境、工作模式發生了轉變,也就要求軟體測試的工具、環境、工作模式也應發生相應的轉變。軟體測試工具也應工作於雲平台之上,測試工具的使用也應可通過雲平台來進行,而不再是傳統的本地方式;軟體測試的環境也可移植到雲平台上,通過雲構建測試環境;軟體測試也應該可以通過雲實現協同、知識共享、測試復用。軟體產品表現形式的變化,要求軟體測試可以對不同形式的產品進行測試,如Web Services的測試,互聯網應用的測試,移動智能終端內軟體的測試等。雲計算的普及和應用,還有很長的道路,社會認可、人們習慣、技術能力,甚至是社會管理制度等都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方能使雲計算真正普及。但無論怎樣,基於互聯網的應用將會逐漸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對我們的服務、生活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要應對這種變化,我們也很有必要討論我們業務未來的發展模式,確定我們努力的方向。[6]7服務形式編輯雲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務。PaaS實際上是指將軟體研發的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SaaS: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as-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體,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於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8應用編輯雲物聯「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雲安全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雲存儲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雲游戲雲游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游戲方式,在雲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游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游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 就現今來說,雲游戲還並沒有成為家用機和掌機界的聯網模式,因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 NETWORK ,wii是wi-fi。但是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雲計算取代這些東西成為其網路發展的終極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這種構想能夠成為現實,那麼主機廠商將變成網路運營商,他們不需要不斷投入巨額的新主機研發費用,而只需要拿這筆錢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級自己的伺服器就行了,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對於用戶來說,他們可以省下購買主機的開支,但是得到的確是頂尖的游戲畫面(當然對於視頻輸出方面的硬體必須過硬。)。你可以想像一台掌機和一台家用機擁有同樣的畫面,家用機和我們今天用的機頂盒一樣簡單,甚至家用機可以取代電視的機頂盒而成為次時代的電視收看方式。[7]雲計算與大數據雲計算與大數據[1]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的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1]9隱私編輯雲技術要求大量用戶參與,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隱私問題。用戶參與即要收集某些用戶數據,從而引發了用戶數據安全的擔心。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正因如此,在加入雲計劃時很多廠商都承諾盡量避免收集到用戶隱私,即使收集到也不會泄露或使用。但不少人還是懷疑廠商的承諾,他們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少知名廠商都被指責有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並且泄露事件也確實時有發生。事實上,國家在大力提倡建設雲計算中心的同時,對雲技術與互聯網的安全性也高度重視。發改委等7部聯合發布《關於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中強調:互聯網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相關的重大信息基礎,加強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下一代互聯網安全性和可信性。加強域名伺服器、數字證書伺服器、關鍵應用伺服器等網路核心基礎設施的部署及管理;加強網路地址及域名系統的規劃和管理;推進安全等級保護、個人信息保護、風險評估、災難備份及恢復等工作,在網路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廢棄等環節切實落實各項安全要求;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產業,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信息安全技術保障和支撐能力。"10技術編輯1、編程模式2、海量數據分布存儲技術3、海量數據管理技術4、虛擬化技術5、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11相關問題編輯數據隱私問題:如何保證存放在雲服務提供商的數據隱私不被非法利用,不僅需要技術的改進,也需要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性:有些數據是企業的商業機密,數據的安全性關繫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雲計算數據的安全性問題解決不了會影響雲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用戶的使用習慣:如何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戶適應網路化的軟硬體應用是長期而且艱巨的挑戰。網路傳輸問題:雲計算服務依賴網路,目前網速低且不穩定,使雲應用的性能不高。雲計算的普及依賴網路技術的發展。缺乏統一的技術標准:雲計算的美好前景讓傳統IT廠商紛紛向雲計算方向轉型。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技術標准,尤其是介面標准,各廠商在開發各自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各自為政,這為將來不同服務之間的互連互通帶來嚴峻挑戰。雲計算標准化體系草案形成2014[3]中國國際雲計算技術和應用展覽會3月4日在北京開幕,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會上透露,雲計算綜合標准化技術體系目前已形成草案。工信部要從五方面促進雲計算快速發展:一是要加強規劃引導和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全國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雲計算服務產業的發展;二是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雲計算服務模式,支持超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核心晶元等基礎技術的研發推動產業化;三是要面向具有迫切應用需求的重點領域,以大型雲計算平台建設和重要行業試點示範、應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調發展;四是要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五是要加強標准體系建設,組織開展雲計算以及服務的標准制定工作,構建雲計算標准體系。12發展編輯近年來雲計算作為一個新的技術趨勢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雲計算已經徹底改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工作方式,也改變了傳統軟體工程企業。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說是雲計算目前發展最受關注的幾大方面:1、雲計算擴展投資價值雲計算簡化了軟體、業務流程和訪問服務。比以往傳統模式改變的更多,這是幫助企業操作和優化他們的投資規模。這不僅是通過降低成本,有效的商業模式,或更大的靈活性操作。有很多的企業通過雲計算優化他們的投資。在相同的條件下,企業正擴展到更多創新與他們的IT能力,這將會幫助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2、混合雲計算的出現企業使用雲計算(包括私人和公共)來補充他們的內部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專家預測,這些服務將優化業務流程的性能。採用雲服務是一個新開發的業務功能。在這些情況下,按比例縮小兩者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共同的特點。3、以雲為中心的設計有越來越多將組織設計作為雲計算遷移的元素。這僅僅意味著需要優化雲的經歷是那些將優先採用雲技術的企業。這是一個趨勢,預計增長更隨著雲計算的擴展到不同的行業。4、移動雲服務未來一定是移動,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作為移動設備的數量上升顯著的——平板電腦、iphone和智能手機是在移動中發揮了更多的作用。許多這樣的設備被用來規模業務流程、通信等功能。讓雲計算應用在所有的員工採取「移動」的方法。更多的雲計算平台和api將成為可以是移動雲服務。5、雲安全人們擔心他們在雲端的數據安全。正因為此,用戶應該期待看到更安全的應用程序和技術上來。許多新的加密技術,安全協議,在未來會越來越多的呈現出來。
10. 學習雲計算需要有什麼樣的基礎
雲計算是目前非常火的IT技術,學習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話理解起來會更容易,進步也會更快。至於學習的方式,你可以選擇自學,也可以選擇機構學。
雲計算學習主要內容有:
①網路基礎與linux系統的管理;
②優化及高可用技能;
③虛擬化與雲平台技術;
④開發運維。
互聯網行業目前還是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學習IT技能之後足夠優秀是有機會進入騰訊、阿里、網易等互聯網大廠高薪就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好,普通人也可以學習。
想要系統學習,你可以考察對比一下開設有相關專業的熱門學校,好的學校擁有根據當下企業需求自主研發課程的能力,能夠在校期間取得大專或本科學歷,中博軟體學院、南京課工場、南京北大青鳥等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都是不錯的,建議實地考察對比一下。
祝你學有所成,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