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房子樁基礎深度多少
淺的10米,深的70米,打到硬土,打不下去為止。
B. 樁基礎的土方挖深度怎麼算、都包含那些東西。
你說話的情形假設內容不夠齊全,不好回答;
基坑挖土深度和破樁頭沒有很大關系,一般挖深至墊層底以上30
cm左右,留下部分採用人工挖清,主要是為了盡可能小地減少對基坑底原土的擾動;
至於混凝土灌注樁,通常在挖方前就施工(挖方後再去施工豈不是要耽誤工期,況且得讓基坑暴露那麼長時間,說不準還有地下水干擾),樁頭頂標高一般在原地面以下,灌注混凝土時所用護筒是為了防鑽孔塌陷,主要還不是為加高樁頂標高;假如原地面標高不足的話,為方便施工設計方面須考慮降低樁頂標高,或由施工方將場地墊高;
如果非要等挖完基坑再打樁,那挖留下的基坑底標高絕對應該留在樁頂標高0.5米以上,否則就是自找麻煩,甲方不會因此多給錢;
C. 關於樁基礎的問題 不知道基礎埋深是多少
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埋深大於等於5米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D. 地基基礎埋置深度是多少
基礎埋置深度因建築物結構荷載不同、基礎結構型式不同、地基地質水文條件不同、所處地理位置及環境不同等等工況不同,而有很大差別。樓上朋友回答的是建築物埋置深度,而不是基礎埋置深度。基礎埋置深度見GB50007-201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5.1節。
E. 關於建築樁基深度
樓上兄弟們的回答也太外行了吧.難道設計一個裝基礎就這么簡單?有個地質勘探報告就夠了?
打樁深度這個問題問的也很不嚴謹,到底是樁長還是鑽孔深度,還是打入樁的打入深度?我請問你的樁基礎是按摩擦樁設計還是按支撐樁設計?你設計的樁徑是多少?是群樁還是拍架樁,是豎直樁還是斜樁?是普通承台還是高樁承台?具體荷載是多大?好好看看專業書吧,這東西不是拍拍腦袋就能估計出來的!
F. 一般高層基礎埋深是多少
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應該為多少?
高層建築設計與施工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針對「樓脆脆」,對於基礎埋深是否足夠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如下兩個對比就可以很快得到結論。
1、基礎埋置深度是否滿足1/15建築物高度的要求;
2、埋入地下部分是否具有可靠的側向限制,沒有夯實的回填土、淤泥質土、軟土等都不能算作可靠的側向限制;也就是埋入老硬密實土的深度是否達到1/15建築物高度以上。
3、如果有裙房,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從裙房的地下室地面算起。
基礎埋深:
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埋深大於等於5米或埋深大於等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或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4倍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實際工程施工角度來講,基礎埋深的原則是這樣的:要在冰凍線以下,同時盡可能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考慮腐殖土層具備承載力,基礎埋深要考慮與地基整體、協同承載建築物的壓力。
天然地基:
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為四大類: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G. 基礎埋置深度達到多少時採用人工挖孔樁比較經濟,樁至少深度是多少
持力層埋藏較深就應該採用深基礎,那就是樁基礎。
灌注樁的有效長度小於5M時就不能按『樁』來設計,就不叫樁,而叫『墩』,樁和墩的持力層承載能力特徵值不一樣。
經濟不經濟要看荷載大小,樁穿越各土層的性質、狀態,性質、水位、場地環境、...等等多種影響因素。
因荷載計算樁端必須擴大、持力層上覆蓋各層土的性質、狀態良好,地下水位低等,人工挖孔樁就適合。
H. 300米大廈地基深度和打樁深度是多少或者說環球金融中心謝謝。
超高層房屋的地基深度一般為地上高度的10%(具體深度視現場土質以及施工難易度確定),環球金融中心的打樁深度為80m,由於上海地區為沖積平原土質較鬆散,採用摩擦樁。為了抗震及穩固,樁基礎的設計承載力達10倍建築物自身重量。針對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開發,有一個央視拍攝的紀錄片--超級工程,有空您可以自己看一下。
I. 樁基礎工程,樁身 一般埋置深度為多少,請哪位大蝦指點一下。並明確是一下是出自於那本規范。
對於端承樁和摩擦樁這個深度是不同的,並且區分很大 。所以不能所以說個深度。樓上的同學說的很有道理。你可以查下樁基技術規范。這還要看設計人員的設計了。
J. 樁基礎埋置深度和建築物高度的關系
根據《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與基礎形式和抗震設防烈度有關。
當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時,對於天然地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對於樁基,基礎埋深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的長度不計在埋置深度內;
基礎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向限制時,埋置深度應從具有可靠側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10)基礎樁深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樁基礎的分類:
樁基礎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它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
如根據承台與地面相對位置的不同,分為低承台與高承台樁基。當樁承台底面位於地面以下時,稱為低承台樁基;當樁承台底面高出地面以上時,稱為高承台樁基。
在房屋建築中最常用的都是低承台樁基,而高承台樁基常用於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中。《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樁進行分類。
1、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型樁:
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阻力承擔,樁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端承型樁:
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由於摩擦樁和端承樁在支承力、荷載傳遞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通常摩擦樁的沉降大於端承樁,會導致墩台產生不均勻沉降,因此,在同一樁基礎中,不應同時採用摩擦樁和端承樁。
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將相應於樁身體積的土挖出來,因而樁周和樁底土有應力鬆弛現象,常見的非擠土樁有挖孔樁、鑽孔樁等。
(2)部分擠土樁:成樁過程中,擠土作用輕微,樁周土的工程性質變化不大,常見的樁型有預鑽孔打入式預制樁、打入式敞口鋼管樁等。
(3)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樁周土被擠開,使土的工程性質與天然狀態相比有較大變化,常見的擠土樁有打入或壓入的預制混凝土樁、封底鋼管樁、混凝土管樁和沉管式灌注樁。
3、按樁徑大小分類;
小樁:d≤250 mm;
中等直徑樁:250 mm<d<800 mm;
大直徑樁:d≥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