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區別生產力和經濟基礎
擴展閱讀
mk托特哪個經典 2024-12-25 15:04:47
原歌詞什麼意思 2024-12-25 15:03:28
動漫星城在哪個社區 2024-12-25 15:01:21

如何區別生產力和經濟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4-12 07:29:37

㈠ 1.生產力與經濟基礎的區別與聯系

提示: 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經濟基礎; 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㈡ 怎麼區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內容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dijueom2268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一、思考題思考1: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體現的唯物史觀道理是()A、一切從實際出發B.物質決定意識C、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D.發展的觀點思考2:(2008·江蘇單科,7)政府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這說明()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B.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C.生產力一定要適合生產關系狀況D.經濟基礎一定要適合上層建築狀況答案B解析政府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從屬於上層建築范疇,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屬於經濟基礎,故B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但材料未體現;C、D項錯誤。二、知識突破(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什麼是生產力?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產力。生產力體現人與自然關系,生產力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勞動者和生產工具統稱為生產資料。生產力的性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產力具有人的屬性。第二、生產力具有社會性。第三、生產力具有客觀性。第四、生產力具有

㈢ 怎麼區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看例子的時候老是混淆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一對矛盾的,辯證統一關系,用矛盾論觀點解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之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對生產關系起著決定作用。通俗講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誰也不能離開誰。
生產力是指社會參與者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獲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能力。
生產關系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關系、生產過程的組織與分工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等三個方面。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反過來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賴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現,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如果用白話理解,國家是上層建築,勞動者是經濟基礎,沒有勞動力不會有剩餘價值,國家不能發展。

㈣ 如何區分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生產力,生產關系(具體例子有哪些)

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是:

生產關系是勞動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上層建築是經濟的能力與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關系的實質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兩對矛盾構成了復社會整體,即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形態。通過兩對矛盾的三個層次(生產力、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可以把握全部社會結構。

2、這兩對矛制盾貫穿於人類社會的始終,是社會運動區別於其它運動形式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質,決定了社會性質和面貌,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3、這兩對矛盾運動的規律,即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知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了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決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㈤ 怎麼區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內容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㈥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區別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唯物史觀的兩對不同的矛盾和哲學范疇。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基本矛盾之一,由此,這一矛盾規律,也是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
生產關系的總和就是經濟基礎,人們在此基礎上從事的其他活動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都是上層建築,如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矛盾,由此,這一矛盾規律是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第二條規律,即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但這一矛盾和規律是從屬於前一對矛盾和規律的。

㈦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什麼怎麼區分

您好!
1、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實際能力,由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三個實體性要素構成.
2、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主要內容: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三項內容.
生產方式的物質內容是生產力,其社會形式是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是兩者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統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即是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主要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分配關系三個方面.
4、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舉個例子
原始社會中,大家沒有單獨與社會斗爭的力量,只能較為平等的相互協助.這其中的「力量」這生產了,「平等的相互協助」就是生產關系.
美國很多政府人員是某個財團或家族的利益代言人.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資源(經濟基礎),就能在影響政府決策或者然代言人制定符合他們的法規制度(上層建築)

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與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何區別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同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兩對不同的概念。一般來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側重社會的經濟領域,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側重社會的政治、法律及意識形態等領域。
1、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能力,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就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就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經濟基礎是一個社會中佔主體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㈨ 經濟基礎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生產關系有什麼區別

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實際能力,由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三個實體性要素構成.
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主要內容: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三項內容.
生產方式的物質內容是生產力,其社會形式是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是兩者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統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及其矛盾運動.
經濟基礎即是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主要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分配關系三個方面.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是從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過程的角度所闡釋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生產關系指生產活動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闡釋的,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

㈩ 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區別

經濟基礎是所有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生產關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人和人所結成的物質利益關系,經濟基礎是指一個社會形態中上層建築賴以建立的基礎。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在反映的對象上是同一的,但在對象的外延上是有區別的,生產關系的外延比經濟基礎概念的外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