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經濟形成的基礎條件是什麼
信息經濟形成的基礎條件是,以信息產業為主導,以信息產品生產和信息服務為主體的新經濟模式。
信息革命是在科技一體化和科技非線性發展新形勢下掀起的一種高科技革命。盡管高科技除信息科技外,還有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開發等各種高科技,但是迄今為止,信息科技是其中最成熟、發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它與其他高科技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極強的滲透性以及由此而來的十分廣泛的應用性,幾乎是「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二是能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結合,從而會全面擴展和加強人類的信息功能,特別是管理和決策功能。信息革命既是科技革命,又是產業革命,它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和思維的方式。
結構特徵:
信息經濟的企業結構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傳統的企業結構都是勞動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的,而新興信息企業結構都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不但投資少,效率高,最終還將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得到全面發展。
信息經濟的勞動力結構是智力勞動型的。企業結構的狀況決定著勞動力結構的狀況,由於新興信息經濟的企業結構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而以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軟體編制人員等腦力勞動者為主的勞動力結構也必然發生根本變化,傳統體力勞動者將經過再教育成為新的腦力勞動者。
信息經濟的產業結構是低耗高效型的。這些以新興科學知識和高技術為基礎的尖端信息產業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長,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點。
在傳統產業日益衰落的過程中,專業化,小型化的新興產業卻在迅速發展。這種產業結構及其技術結構的變化,將會使勞動生產率獲得極大增長。
㈡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是什麼
摘要 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包括信息處理、信息傳輸和信息生成。從信息產業發展歷程上來看,信息處理尤其是數據處理技術,以個人電腦的發展為標志,引發了信息產業的第一個浪潮;信息傳輸以互聯網的發展為標志引發了信息產業的第二個浪潮;未來,信息生成方面將以物聯網的發展為標志,引發信息產業下一個浪潮。
㈢ 信息技術以什麼為基礎
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技術是在傳統的電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之所以稱之為「微電子」,顧名思義就是由於它是在微小的范疇內的一種先進技術,其特徵是「四微」:①它對信號的加工處理是在一種固體內的微觀電子運動中實現的;②它的工作范圍是固體的甚至晶格級微區;③對信號的傳遞交換只在極微小的尺度內進行;④它的容積很大,可以把一個電子功能部件,甚至一個子系統集成在一個微型晶元上。總之,微電子技術是指在幾乎肉眼看不見的范圍內進行工作的一種獨特而神奇的特種技術。
㈣ 現代信息技術主要特徵是以什麼為基礎,什麼為核心
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感測技術,微電子技術等。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徵是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與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賦予了現代建築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廈是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成的,現在智能建築已成為都市現代化的標志。
(4)什麼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城市布局結構變換:
由集聚走向集聚與分散並重。爆發於18世紀的產業革命,使資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開始了近代的城市化過程,城市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集中化趨勢,這種集中化以製造業的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為基礎,以交通技術的改進為條件。
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網路將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購物、就醫、娛樂等打破時空限制,人們對辦公室、學校、購物中心、醫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賴性大大減弱。
㈤ 現代信息技術是以什麼為核心什麼為基礎什麼為支柱
現代信息技術是以電子技術,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通信技術為支柱。
現代信息技術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它的核心是信息學。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ERP、GPS、RFID等,可以從ERP知識與應用、GPS知識與應用、EDI知識與應用中了解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群,它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5)什麼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一、應用范圍
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圖像等)。
二、基本要求
1、時代性(先進性),要緊扣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脈搏,滿足信息社會對人才信息素質培養的基本需要。
2、科學性,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知識起點、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注重因材施教。同時,目標編寫中應注意運用教育心理研究的新成果,將外顯行為目標與內部心理發展目標結合起來;要注重學生的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綜合培養。
3、具體性,表述中盡量避免含混和不切實際的語詞,應明確、詳細,可以觀察和測量。
4、遞進性(層次性),如,總目標、課程目標、章節(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知識點目標的關系,是一種學習內容方面的遞進關系;認知領域中的識記、理解、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創建,是一種學習結果方面的遞進關系。
5、系統性,應列出全部知識點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搭配合理,能起到相互促進、總體優化的作用。
㈥ 現代信息技術主要特徵是以什麼為基礎,什麼為核心
現代信息技術主要特徵是微電子學為基礎,以信息學為核心。現代信息技術包括ERP、GPS、RFID等,可以從ERP知識與應用、GPS知識與應用、EDI知識與應用中了解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群,它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現代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不僅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結構與經濟效率,而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已引起傳統教育方式發生著深刻變化。計算機模擬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遠程教育技術以及信息載體的多樣性,使學習者可以克服時空障礙,更加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速度。
(6)什麼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現代信息技術的其他介紹:
現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顯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國致力於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驅使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中心,從典型的技術驅動發展模式向技術驅動與應用驅動相結合的模式轉變。
現代信息技術是學習活動的認知工具,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作為協作學習和交流討論的通訊工具、作為知識建構和創作實踐工具。
㈦ 信息產業基礎
系統建設省份的信息產業基礎可由省基礎傳輸網路建設情況、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情況及信息產業發展情況三方面進行描述。
(1)基礎傳輸網路。基礎傳輸網路建設情況應包括網路通信能力、裝備現代化水平、服務水平等指標,包括:①長途光纜、本地網中繼光纜、接入網光纜、微波通信線路的長度;②干線傳輸主要採用的技術、傳輸速率、數據通信容量、DDN用戶數量、分組交換埠數量;③有線廣播電視基礎網的建設情況;④其他系統網路建設情況,如電力系統、人民銀行系統、民航系統、鐵路系統、軍隊系統等。
(2)計算機信息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應包括:①本省各種計算機信息網路在省內的覆蓋情況;②各種專門領域應用系統建設情況,如金融、稅務、外貿等;③各行各業各地區計算機的應用情況。
(3)信息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情況應包括:①信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情況,如通訊設備、計算機、廣播電視器材和基礎電子等產品的產業規模;②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重點的信息內容產業發展情況,包括政府信息及商用信息的開發情況;③信息服務業發展情況,包括電信業務、信息網路服務、會議電視、信息庫查詢服務、聲像服務、初級電子商務等。
㈧ ______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 (A)系統軟體 (B)應用軟體 (C)移動硬碟 (D)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
㈨ 什麼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技術基礎答案
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網路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徵,並逐步向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應用、高度滲透的信息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信息網路更加普及並日趨融合。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推動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著全球經濟競爭格局。互聯網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成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電子政務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效能、擴大民主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信息化使現代戰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全球數字鴻溝呈現擴大趨勢,發展失衡現象日趨嚴重。發達國家信息化發展目標更加清晰,正在出現向信息社會轉型的趨向;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主動迎接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力爭跟上時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發當今世界的深刻變革,重塑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軍事發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
㈩ 信息產業是個什麼概念
信息產業由於發展時間較短,所以人們對於何為信息產業還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國學者波拉特將信息產業定義為「從事信息生活、傳播、處理、儲存、流通和服務的生產部門」。[1]所以可以把信息產業定義為以現代新興的信息技術為基礎,專門從事信息資源搜集和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利用、生產、貯存、傳遞和營銷信息商品,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務的綜合性生產活動的產業集合體,是國民經濟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 信息產業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其主要特徵有:
1. 信息產業是知識、技術、智力密集型產業。信息產業本質就是收集信息,生產和經營信息為職能的產業,其特點是以腦力勞動為重點的大量知識、技術的開發,它由許多新型的知識、技術、智力型企業組成。是處於尖端科學前沿的高技術產業,正是由於勞動對象的這種特點,決定了這種產業對勞動者知識水平、智力水平的要求較高。如果說其它技術是人的體力的延伸,則信息技術則是人智力的擴展,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專業的高水平的人員來進行,也需要專業人員之間的聯合協作。信息產業是高創新性和高滲透性相結合的產業。
2. 信息產業是高創新性和高滲透性相結合的產業。當前世界經濟的增長與技術進步息息相關,據有關資料統計,發達國家70%—90%的經濟增長是靠創新引發技術進步,進而促進經濟增長。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也是源於大量的發明和創造,是建立在現代科技最新成果基礎之上。因而具有高度的創新性。例如,20世紀發明的半導體、電子計算機、衛星通信都是以高度創新性為前提的。同時,信息技術既是針對特定工序的專業技術,又是適合於各行業的通用技術,它融合於各個產業部門,因而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同時信息產業還催生了一些「邊沿產業」,如信息產業帶動了光學電子產業、醫療電子器械產業、航空電子產業、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
3. 信息產業是產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產業。信息產業是集資本、技術、知識於一身的產業,隨著資本的投入、技術的進步和知識的積累,信息產業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例如,1997年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的市場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並正在以超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兩倍以上的速度增長。產業規模的擴大不僅帶來高產出,而且還促使規模經濟的行成,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下表是1997年世界前8位通信設備製造廠商研究與開發經費占銷售額比例。[2]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信息產業的研發費用較高,但是與其銷售額相比,其所佔的比重只有19.8%,所以信息產業是一種產出高、效益好的產業。
4. 信息產業的風險性高。前面論述的信息產業的高收益性是建立在高風險性基礎之上的,其風險性表現在:第一,信息產業是高投入型產業,研究和開發信息產品需要巨額的資金,並且由於創造發明成功率的不確定性,巨額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無歸,正是因為產出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信息產業的高風險性。第二,信息產品的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主要原因是:①市場范圍比較小,信息產品是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生產這種產品的企業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不得不制定較高的價格,這就無形中限制了產品的市場范圍。②產品的專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品的銷量。因為它們只適用於少數大企業或者政府機關,即使已經進入市場的產品也會因不符合特定需求而不被消費者所接受。
5. 信息產業是具有高帶動性的產業。產業間都存有關聯性度,信息產業也是如此,並且關聯度很高,因此對其它產業有高度的帶動性,比如,信息產業的發展在信息產業內部帶動了微電子、半導體、激光等產業的發展。在部門外部則帶動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機器製造的發展。因為信息技術的高帶動性,信息技術已成為發達國家第一大產業,中等發達國家、新興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
6. 信息產業的時效性高。我們知道,國際上集成電路的開發速度空前;計算機的發明雖不到50年,但現今第六代產品的研製已形成熱點,微機出現才20多年時間, 不僅設計工藝幾經革命,而且新的機種也紛紛問世;特別是當前的數字技術革命正促使電腦、電信、電視等方面的技術走向大規模融合,使信息產業的方方面面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