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打好孩子學習的基礎
擴展閱讀
假期最好看什麼動漫 2024-11-15 11:47:42

如何打好孩子學習的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4-05 05:23:04

A. 一年級孩子成績倒數!想打好學習基礎,聰明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在我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相信很多家長都是非常焦慮的。因為孩子在初入小學的時候,剛開始考試成績可能都不會很理想。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都會非常的焦慮,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打好孩子的學習基礎,聰明的父母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接納孩子。

當我們發現孩子在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學習成績特別差,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來說 ,我們一定不要焦慮。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納我們的孩子,因為只有我們很好的接納我們的孩子,我們才能夠從心底裡面去感受孩子的內心感受,然後幫助他們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成績。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在一年級成績倒數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焦慮,而我們要選擇接納我們的孩子,然後在學習生活當中陪伴孩子。只要孩子有了進步,就給予孩子大大的鼓勵,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當然,他的學習成績也就會慢慢的趕上來了。

B. 怎樣才能打好學習基礎

1.作文能力在小學就要培養好。初中實際是沒有多少時間練習作文的,老師關於作文的作業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長期積累的,需要多寫。所以,在小學階段就要爭取作文過關。錯別字問題在小學就要解決,錯別字太多,直接拉低評分的檔次。
2.認真書寫的習慣。字跡工整的影響體現在多個學科,卷面的不整潔是導致扣分的一個普遍因素。開始形成認真的習慣保持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變認真就難了。
3.閱讀。閱讀是初中語文考察的重點,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所以,小學多看書是比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維尼老師介紹說,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就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接近古文的書,到了初中在文言文學習上會相對較為輕松。小學閱讀注重興趣,不必過早、過多地練習做題。
數學學科 運算要過關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小學和初中數學的聯系不大。但是有些事情,從小學起就要關注。
1.基本代數運算要過關。維尼老師介紹說,「我輔導初中生的時候,發現有的孩子代數運算不過關,導致數學、物理、化學都受到影響。有時開始錯了一點兒,就會導致後面的全錯。所以,失分很多。有時是習慣不好,在演草紙上演算比較潦草,書寫不清楚,結果自己給自己下絆子,很容易搞錯。有時是因為不注意隨時化簡,有時是因為不清晰嚴謹,匆匆忙忙的。這些從小學就要培養,養成好習慣初中受益;養成壞習慣再改就難了。」
2.對題目的理解能力。這個能力在所有學科都有用。初中語文、數學、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學都用得到。很多孩子在答題中失分是因為理解題目的能力不好。所以,從小學開始培養是有必要的,可以從數學應用題入手。很多家長認為要通過閱讀書籍來提高,維尼老師認為那太間接了,可以通過專門的應用題訓練來提高。
英語學習在於長期的積累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提早打好英語基礎可以為初中學習做好准備。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漸進,不要讓孩子把英語學習當成負擔。比如,多聽英文原聲的歌曲、多看英文原版的電影、多閱讀英文繪本等,都可以逐漸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C. 如何打好基礎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基礎更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
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
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在哪所大學學到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
」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D. 孩子的基礎非常差,怎麼才能打好基礎呢

基礎不好的原因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該怎麼改正呢?第一,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不感興趣的原因。因為這個學科太難了,不想學。或者說,林科老師不喜歡,不想學,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因為不喜歡任課老師,你可能需要注意非常現實的一點。你可以學到對任課教師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你因為不喜歡任課老師而不學習,受傷的永遠只有自己。

E. 如何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打好基礎

小學期間的學習,什麼是最重要的?這是很多小學階段學生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孩子成績多少名並不關鍵,第十名和第二十名可能差別不大,但是興趣、習慣、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最好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力,這是長遠之道。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多,難度和強度也相應加大,所以利用好小學六年的時間,在小學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學科著重作文書寫和閱讀
1.作文能力在小學就要培養好。初中實際是沒有多少時間練習作文的,老師關於作文的作業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長期積累的,需要多寫。所以,在小學階段就要爭取作文過關。錯別字問題在小學就要解決,錯別字太多,直接拉低評分的檔次。
2.認真書寫的習慣。字跡工整的影響體現在多個學科,卷面的不整潔是導致扣分的一個普遍因素。開始形成認真的習慣保持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變認真就難了。
3.閱讀。閱讀是初中語文考察的重點,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所以,小學多看書是比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維尼老師介紹說,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就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接近古文的書,到了初中在文言文學習上會相對較為輕松。小學閱讀注重興趣,不必過早、過多地練習做題。
數學學科 運算要過關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小學和初中數學的聯系不大。但是有些事情,從小學起就要關注。
1.基本代數運算要過關。維尼老師介紹說,「我輔導初中生的時候,發現有的孩子代數運算不過關,導致數學、物理、化學都受到影響。有時開始錯了一點兒,就會導致後面的全錯。所以,失分很多。有時是習慣不好,在演草紙上演算比較潦草,書寫不清楚,結果自己給自己下絆子,很容易搞錯。有時是因為不注意隨時化簡,有時是因為不清晰嚴謹,匆匆忙忙的。這些從小學就要培養,養成好習慣初中受益;養成壞習慣再改就難了。」
2.對題目的理解能力。這個能力在所有學科都有用。初中語文、數學、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學都用得到。很多孩子在答題中失分是因為理解題目的能力不好。所以,從小學開始培養是有必要的,可以從數學應用題入手。很多家長認為要通過閱讀書籍來提高,維尼老師認為那太間接了,可以通過專門的應用題訓練來提高。
英語學習在於長期的積累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提早打好英語基礎可以為初中學習做好准備。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循序漸進,不要讓孩子把英語學習當成負擔。比如,多聽英文原聲的歌曲、多看英文原版的電影、多閱讀英文繪本等,都可以逐漸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F. 怎麼打好孩子的學習基礎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學習基礎更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在我的兒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觸的,我兒子在學圍棋,自從第一天學圍棋開始,我就堅持每天7點以後和他一起做圍棋習題,下下圍棋,到現在大概有九個多月了,偶爾有幾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讓他洗澡睡覺,沒有下圍棋,我也沒有告訴他今天不下圍棋了,但是我兒子會主動地提醒我「媽媽,今天沒有下圍棋,你忘了」。就是這幾個月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到了這個時間,他就會做這件事。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成呢?
孫雲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叫他畫一隻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後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後天在天上畫白雲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麼用減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現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裡卻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讀書(看書)不感興趣、觀察事物粗心、記憶力差等情況,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的困惑,下面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讀書習慣的培養,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記憶力的訓練五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裡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就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學習的恐怕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二) 、有效的注意力訓練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隨幼兒成長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期養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長大成人後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礎,但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很難專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針對性訓練中,一定要創造出「層層遞進,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讓孩子的心神不會煥散,這里是一些培養幼兒注意力的經驗:
1、復述性練習
讓孩子看書5——15分鍾(按孩子的年齡來控制時間),立即合上書,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復述」故事。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復述」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如可以提幾個主要問題,圖書上有誰,在干什麼。書上的人或動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書上還有其他什麼東西。可以讓孩子把看到的動物形象畫下來。最後可以讓他重新再看一遍書,幾次後,漸漸地孩子就會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圖及七巧板練習
這是二維空間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練習項目,要求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連續不斷的判斷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而這種游戲的挑戰性又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個巨大推動力。在我兒子還是2、3歲時,我就買了一種最簡單的拼圖,一開始我自己拼給他看,然後慢慢的他自己會拼了,再買一些塊數比較多的拼圖和一種正方體的拼圖讓他自己看著圖片來拼,這時他會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圖片來拼圖,有時為了增加他的興趣,我跟他比賽,還是我兒子拼的快,這樣他會更加的感興趣。
3、多米諾骨牌練習
大約有七成「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過這個骨牌堆放的游戲,其耐心得到長足的進步。多米諾骨牌訓練其實是考驗孩子能、將單一的動作堅持多久的一個訓練——將來,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所面臨的所有學習科目都是多變、有趣、富有挑戰習慣內的,遇到重復訓練會不會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訓練無論對心神的專一、心神集中的持續時間,都是一個極好的練習,而把幾十塊甚至幾百塊骨牌瞬間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對訓練的「單調」產生耐受性,只有最終有快樂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產生的單調感。
4、 抗干擾練習
等孩子在無干擾環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長可以考慮在他的「注意力訓練」空間中,放上「干擾源」,比如他在做拼圖游戲時,父母可以在一旁看電視,比如他在看書時,可以稍稍打個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注意力煥散的現象,會有反復,但最終他的抗干擾能力會漸次上升。(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沒有在進行這種「注意力訓練「時,您千萬不要去打攪他。讓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養成讀(看)書的習慣
書對孩子的影響實在不可低估,書不僅教給他知識,帶他認識世界,還對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培養一個愛好閱讀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覺前,看書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雙休日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首先家長自己要經常捧起書來看,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我兒子就非常喜歡看書,只要拿到一本書他就能坐半個小時以上,這樣的習慣就是在我們家庭的環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歡看書,經常買書回來,也給兒子帶一本,我也是在幼兒園沒時間備課寫資料就帶回家寫,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喜歡上了圖書。那麼具體可以怎麼做呢?我這里有幾點做法供家長參考:
(1)、陪讀 就是陪孩子一起讀圖書中的畫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畫面編故事,培養孩子對畫面產生興趣,這時家長可邊讀邊指相應的圖畫,然後慢慢的過渡到讀圖書上的文字,使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
(2)、演戲 就是讀完一個故事或兒歌進行動作表演,如小兔是怎麼做的,大象是怎麼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麼做的,根據情節進行表演,家庭中幾個人分別扮演,一遍表演後可以重復幾次,角色互換。讓孩子認識到書中的兒歌故事可以做游戲,從而使他更喜愛看書。
(3)、提問 首先向孩子提問,小托班的家長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故事裡有誰,在干什麼,你喜歡誰等等。中大班的家長要多問一些「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讓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讓孩子創編,家長把故事講一半,留個結局讓孩子自己創編,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最後讓孩子提問,請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問家長。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採用以上幾種方法來引導孩子喜歡看書、愛上圖書,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家長們不妨去試一試。
(四) 養成主動(自主)學習的習慣
我們先來聽一個例子:一位媽媽買回來一個菠蘿,好奇的孩子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這位媽媽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好奇的孩子。
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啊?現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它,切好後用鹽水泡一泡,它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種方式是:媽媽告訴孩子「這是菠蘿」,然後就把菠蘿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買回來的其它東西處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菠蘿「採取行動」,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蘿,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並且對著媽媽喊: 「媽媽,這個菠蘿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媽媽回應說:「是的,孩子,菠蘿會刺手,不要緊的。」 於是孩子又嘗試抓起菠蘿的葉子,把它拎了起來,可是菠蘿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媽媽,這個菠蘿很重,我拎不動它。」 「是的,菠蘿很重。」
孩子可能又嘗試著滾動菠蘿,結果真的把它滾動了,他高興極了:「媽媽,我把菠蘿滾動了。」 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幹!」 「媽媽,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菠蘿是不是可以吃的?」 「對,孩子,菠蘿是一種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樣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鹽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讓我試一試……真好吃的!」
這兩種方式,你主張哪一種?你常用的是哪一種?它們有什麼區別,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嗎?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菠蘿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滾動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鹽水才可以吃的。這是媽媽直接告訴他的,不是孩子自己發現的。將來媽媽又帶回來一件新奇的東西,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著媽媽告訴他關於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孩子最終也明白了,菠蘿是多刺的,會刺手,菠蘿是很重的;菠蘿可以滾動,因為它是圓的;它聞起來很香,切開來是金黃色的,沾上鹽水再吃,又香又甜。這一切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現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菠蘿的特性,他還學到了認識菠蘿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滾一滾,聞一聞,切開它,嘗一嘗,下一次媽媽可能帶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質的東西,孩子可能又會用他用過的方法來探索它,認識它,在這個過程中於是孩子明白了這些都是性質不一樣的東西,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認識它們。
兩種方法的結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孩子也學到了知識,速度比較慢,但是孩子又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還學到了要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認識方法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體會到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大部分的家長,可能都在不自覺中採用了第一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其實就剝奪了孩子自己主動學習的許多機會。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其實經常都有這種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家長是否善於把握。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比如三、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幫忙分發筷子,開始的時候他可能一雙一雙地拿,這雙是給爸爸的,再拿一雙給媽媽,最後拿一雙給自己。心急的母親可能會對他說:「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雙6隻,不就不用多跑幾趟了?」其實,等待他自己去總結,能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動腦筋思考問題。
他可能要這樣來回跑了幾個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樣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來做呢?於是他嘗試著多拿一些,可是要麼多拿了,要麼少拿了,這樣又過了幾個星期,後來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隻才剛剛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問題,並且體驗到了思考的樂趣。花點時間等待一下孩子,其實是很值得的,對不對?所以,我給家長下面這些建議,幫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
不要按照你的意願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還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麼活動,你可以給他多提幾個建議讓他選擇;多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準」;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干擾他,盡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邊不斷提醒他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在孩子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幫助他,可以多給他提些建議;不要急於把結果告訴孩子,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自己去發現;不要代替孩子做檢查作業、收拾書包的工作,也不要養成整天看著孩子做功課的習慣,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五)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游戲。
1、依次說出名稱
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鍾,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2、辨顏色
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游戲的更大興趣。
3、找物品
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4、看圖說話
把4——8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准確地敘述一遍。
5、飛機降落」
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6、看櫥窗
這個游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里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以上講了這么多都是組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些因素以及具體的一些方法,家長在訓練或者培養時,要注意的是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或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有的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畫著畫著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閑話等等。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果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哪怕是只有5分鍾的時間也是好的。
一般學習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培養要求
年段 習 慣 內 容 培 養 要 求
幼兒階段
1.聽故事 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 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說話 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4.正確握筆 訓練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中大班)
5.喜愛圖書 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6.整理學慣用品 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1.愛書 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2.寫字 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3.聽課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4.作業 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范,按時完成。
5.思考 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書 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7.記筆記 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8.寫日記 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9.提問 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10.爭論(討論) 和同學爭論問題,既能正確理解對方觀點,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11.讀報刊 每天讀,成為必做的事。
12.積累 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13.建立作業規范 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范
14.參加課外活動 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參加競賽等。
15.預習 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16.復習 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復習方法。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我借用拿破崙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交流活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網路

G. 怎麼讓孩子打好基礎

這一兩句話說不準確。
有時候沒有什麼打好基礎這一說。理科在於開竅,喜歡,文科在於積累、喜歡。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對一些關愛,別那麼功利,讓孩子也心裡充滿愛,讓孩子快樂成長,培養孩子一兩種運動愛好,一直可以精力充沛,多一些愛好,可以一直對生活充滿激情,
最好能讓孩子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H. 怎麼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礎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歡動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無法體會到孩子勞累之後滿足而又愉悅的心情。這種快樂比吃美食更要有效。為了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成人就必須做出犧牲,拋棄他的謹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東西過程中真的打碎了什麼,也不要大驚小怪,問問自己--難道孩子雙手的鍛煉和智力的成長還沒有一隻杯子重要嗎?

重復練習--專注力培養

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在玩積木的時候,不停地把一些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中,然後又把它們取出來。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里,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一樣。一切過程看上去緩慢而有節奏。

出於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觀察她的老師便數了數她這種重復的動作,結果是42遍。所幸的是,周圍都很安靜,沒有人去打擾她,她每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臉上總是不自覺地微笑。到最後她好像累了,環顧了四周後感覺像剛從夢中醒來似的。

這個女孩如此專注地反復做一件事,以至於感覺不到有人在一邊看著她。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現過,我們稱之為"重復練習"。每次完成那種體驗之後,他們就像完成某種重大的任務一樣,臉上充滿了喜悅和快樂的表情。

這個小女孩正處於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通常這個時期孩子的注意力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們的事物,就會忘我地投身其中,並一再地重復訓練,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驚人。

孩子的手臟了,媽媽就要求他去洗干凈。後來發現他的手已經洗得很乾凈了,但他還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去再洗一遍。過了幾天媽媽發現,她的孩子現在會自覺地洗手了,孩子見人就會自豪地伸出於凈的小手給他們看。

其實孩子們的這種重復練習,正是其鍛煉和學習的需要。通過反復的訓練,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發展。只要一開始教得仔細,甚至細致到每個細節,那孩子們就會不斷地重復這個練習。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我們難以想像的樂趣和滿足,這些動作根本無需大人強迫,他們自己會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過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重復練習,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在這一重復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一直處於忘我的境地,這樣對孩子智力的培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由選擇--讓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歡被父母或老師人為地規定,渴望自己選擇不同的事物和行動。這種自由選擇,使我們能看到他們心理的需要和傾向。只要有機會,而且保證大人們不去干涉他們,他們總會選擇一些自己偏愛的東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們也會玩得不亦樂乎。

吉米是個2歲的孩子,媽媽總是買許多機器人的玩具給他玩,但其實吉米感興趣的是積木,而媽媽認為積木太死板,不適合男孩子玩,結果吉米面對一大堆小機器人總是三分鍾熱情,有時候還時不時地發呆,一句話都不說。

看著吉米整天悶悶不樂的樣子,媽媽便來請教我。我於是建議她讓吉米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做事或者玩耍。沒過多久,媽媽發現吉米比原來機靈、活潑多了,而且吉米手中的積木總是像變魔術一樣,能擺出各種各樣超出媽媽想像的東西。

當孩子一出生時,就具備了探索周圍世界的潛能,對所有細小的事物感興趣,充滿好奇心和內在潛力。當孩子迸發學習的熱情時,不僅對秩序、重復訓練非常著迷,而且他們還有一種自由選擇的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裡,一切事情都沒有做主的份兒,小到晚餐吃什麼,該看什麼電視節目,大到是否參加培訓班,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孩子總有事不關己,無權過問的感覺,因而,他們的童年可能並不像成人所想像的那麼快樂。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點長大,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們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們形成樂觀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父母在大多數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讓孩子自由選擇,並不意味著他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選擇需要做並且是正確的事情。但有些事讓孩子做決定也無妨,比如聽任孩子畫白馬而不是畫花草。當然,隨著孩子的長大,就應該讓他們自己決定更重要的事情。

"請不要命令我,讓我自己做。"聽到孩子的吶喊,我們應該意識到不可輕易去干涉他們的選擇,不要總是以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處的,其實孩子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會去不厭其煩地花費精力去做。如果給孩子不喜歡的東西,那隻能給他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負擔,他們也得不到快樂。

家庭育兒小提示:

引起幼兒心理障礙的原因

近來有研究者對5~6歲的幼兒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令人吃驚:脾氣壞佔15?72%,性格古怪佔4?84%,神經質佔28?33%,行為問題佔9?02%,社會交往不良佔2?86%,情緒障礙佔10?33%,低能佔0?66%。此外還有偏食、言語發育遲滯、分離性焦慮、強迫現象等。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調查發現,引起幼兒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發生在圍產期,孕期母親患傳染病、中毒、營養不良、腹部外傷,小孩出生時窒息缺氧,難產或產傷;第二種是缺少幼兒園正規教育,家居的孩子就顯得過分害羞、怕見人、在陌生環境中難以適應;第三種是家庭環境因素。

在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和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離異,使幼兒不知所措,或失去應有的愛撫,容易形成自卑、抑鬱、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當。一種是對孩子溺愛遷就、百依百順,使幼兒形成驕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種是採用打、罵、嚇、關等教育,使孩子變得膽怯和抑鬱。還有,父母雙方育兒方法、要求、態度的不一致,使幼兒有恃無恐或無所適從。

第四章孩子和父母的情感拉鋸

大人們總是用錯誤的眼光看待現在的孩子,說他們是在"蜜罐"里長大的。這所謂的"蜜罐"只不過是指衣食無憂、吃喝不愁,可是在這"蜜罐"里長大的孩子的內心卻是苦的。

"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心卻是苦的

大人們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因為物質很豐富。在一個家裡,爸爸負責外出工作賺錢,媽媽負責洗衣做飯,他們齊心協力照顧孩子的生活。正因為這樣,他們認為,孩子一直以來享受著最好的照顧,住起來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然而,現實中很多孩子卻覺得自己並不幸福。

孩子是什麼呢?孩子只是父母創造出來的物品,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絲毫不容他人侵犯。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孩子必須服從自己的意願。可以這么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奴隸能像孩子被父母擁有那樣被奴隸主完全擁有,也沒有一個僕人像孩子服從大人那樣必須永遠服從主人的指示。他們沒有自己的意志和行動,一切都被父母給代替了。他們盲目地服從父母的命令。至少工人也有下班的時候,還可以找個地方消遣,而他們卻不能!

確實如此,大人們總是用錯誤的眼光看待現在的孩子,說他們是在"蜜罐"里長大的。這所謂的"蜜罐"只不過是指衣食無憂、吃喝不愁,可是在這"蜜罐"里長大的孩子的內心卻是苦的。 雖然他們生活好了、吃苦少,可奇怪的是自由少了、內心的幸福感少了。他們看上去似乎擁有了很多很多,事實上他們的心靈仍一無所有,他們仍十分"貧窮"。大多時候他們都不覺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因為他們一點兒都感覺不到幸福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想過孩子也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情,以及豐富的內心生活,他們並不是大人的附庸和支配的對象。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自己的力量。

然而,越來越多的孩子把 "真煩"、"真沒勁"之類的話掛在嘴邊;變得神情冷漠,整天不願說一句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里,拒絕與他人來往;小小年紀即有自殺念頭;在壓抑中成長,變得抑鬱消沉、離家出走或厭學厭世……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教育的失敗,不能不說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小時候的心理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終生。他們認為,絕大多數的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由於所受教育不當造成的。實際上,那些看似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心卻是苦的。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並向他們提供適合的環境,保證他們毫無障礙地自我發展和成長。

究竟是誰在無理取鬧

我們總會遇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情況,在那時孩子脾氣特別大,只要不順心就會大哭大鬧,而且很愛纏人。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平時太寵孩子了,這樣下去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大。他們建議,如果孩子總是無理取鬧,父母應該試著拒絕他,哭鬧幾次他就會慢慢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難道孩子真的是在無理取鬧嗎?

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媽媽要孩子上床睡覺。

小男孩請求媽媽讓他把已經做了一半的事完成後再去睡,但是這位媽媽一點也不肯做出讓步。小男孩只得還是乖乖地上床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爬起來想把事情做完。

小男孩的媽媽發現孩子竟然背著她偷偷溜下床,於是狠狠地罵了小男孩一頓。

小男孩對媽媽說:"我沒騙你啊,我跟你說過我想要把事情做完的。"

媽媽不想再和孩子說下去,就叫小男孩說對不起。

可是這個小男孩還想繼續和媽媽理論,他並沒有欺騙,就像之前他向媽媽堅持說要把事情做完才去睡一樣。

小男孩解釋說,因為他沒有欺騙任何人,因此他不明白為什麼他需要道歉。

"好吧!"小男孩的媽媽接著說:"我知道了,原來你一點也不愛媽媽!"

小男孩回答:"媽媽,我真的很愛你,只是我並沒有做錯事,為什麼要道歉呢?"

通過以上對話,我們可以感覺得到--孩子的談吐才像大人,而這位媽媽的行為反而更像一個孩子那樣無理取鬧。事實上,孩子的無理取鬧大都是需求被父母忽視的表現,他們想要一件東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但被大人給阻止了。大人不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一味地以自以為是的錯誤觀點處罰孩子,這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大人的種種做法,其實正是無理取鬧的不理智行為。他們盲目地對待孩子的方式,給孩子的成長設置了許多障礙。

大人的虛偽和小孩的絕望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說謊"這個問題。

我完全同意哲學家羅素的說法:"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許多心理學家也認為:孩子說謊有種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於無奈。撒謊有時是家長逼的--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想到的。

一個和我熟悉的媽媽為了教導她的小女兒絕對不能說謊,向小女孩講了許多說謊的壞處,她努力讓孩子相信,一次小小的謊言到最後會讓人犯下一連串錯誤,好比一句諺語所言:"說謊會讓人失去理智。"

然而這位媽媽自身又是怎樣做的呢?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邀請她去參加音樂會,她委婉地推脫說:"啊!真不好意思,我頭疼得厲害,實在沒辦法去。"誰知,電話還沒講完的時刻,就聽到隔壁房間里傳來一聲尖叫。她趕緊沖過去,只見女兒雙手捂臉,整個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寶貝,發生什麼事了?"小女兒連看都不看她,只是哭著回答:"媽媽說謊!"

就這樣,小女孩對媽媽的信任輕而易舉地被摧毀了,一道隔離的高牆橫亘在成人和小孩之間。這種隔膜日積月累,越來越厚,直至代溝形成,從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訓當作耳旁風,因為他們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事實上,那些總是不厭其煩教導孩子一定要養成誠實習慣的父母們,都是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層層的謊言之中。這些謊言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編織的"謊言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騙自己的孩子。比如許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聖誕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任何促進,反而有很大的阻礙。

一個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師,她每個禮拜天都會到教堂里聽爸爸佈道。牧師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窮人和受苦難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們希望獲得永生,對窮人和苦難之人就必須呵護。"小女孩被牧師爸爸的佈道感動得淚流滿面。

然而,當離開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師的女兒看見路邊有一個乞討的小女孩,可憐的小女孩身上有許多傷口。牧師的小女兒跑過去,愛憐地擁抱和親吻了這個小女孩。這時,牧師和他的太太簡直嚇壞了,一把抓回了他們穿戴整潔的漂亮女兒,一邊急急忙忙走開,一邊責罵孩子的行為。回到家,牧師太太趕緊幫小女孩洗了個澡,全身的衣服也重新換了個遍。其結果呢?事情過後,小女孩再聽她爸爸佈道時,就像聽其他故事一樣,已不再有任何感動。

孩子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大人自以為是的態度以及那些錯誤不當的行為,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大人是虛偽的,這種虛偽讓孩子感到了絕望。這些隱藏的沖突和矛盾,總有一天會引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父母在贏得勝利的同時,也失去了孩子對他們原有的信任,並且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這種和大人的對立沖突中,孩子的心靈首先會受到傷害,然而許多父母仍然把對孩子的壓迫誤認為是愛的表現,因此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許多醫生開始了解,孩子情緒失調的首要原因,源於幼兒時期受到的壓抑。孩子在幼兒期的一些徵兆,例如失眠、做噩夢、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緒失調的結果,而這些傷害將伴隨孩子進入成年期。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受壓制的精神重獲自由,只有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和身體一樣茁壯成長。

I. 一年級小孩該如何打好基礎有什麼簡單的辦法

引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且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如果孩子的學習不能夠開一個好頭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導致之後的學習會越來越差勁。所以大部分的家長還是非常重視孩子一年級的學習狀態的,如果說一年級的學習狀態好的話,就證明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能力是比較強的,能夠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一年級的學習也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重視,那麼如何讓一年級的小孩打好基礎呢?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呢?

J. 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為孩子以後學習打基礎呢

想為孩子打基礎可以通過激發孩子的右腦,培養孩子各種方面的能力來為孩子增加砝碼,「右腦開發是寶寶一切行為習慣的基礎」,右腦開發好了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日本研究右腦開發的教育專家七田真教授和美國教育專家杜曼博士通過大量 教學實際經驗表明,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了60%的發育,6歲之前完成90%的發育,右腦在3歲以前即發達,但成年期的右腦僅及3歲左右的1/4,因此,0----6歲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人腦的左半球主管的是計算、語言、邏輯、分析、書寫及其他類似的智力活動;右半球主管的則是想像、色覺、音樂、繪畫等智力活動。 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性、條理性的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儲存量是左腦的10萬倍,可是現實生活中95%的人,僅僅只用了自己的左腦。科學家指出,終其一生,大多數人之運用了大腦的3%------5%,其餘的95%-------97%都蘊藏在右腦的潛意識之中。 看到這類專業的分析我們更了解到了孩子右腦開發的重要性,注重孩子右腦開發就可以為孩子增加砝碼